简村拾贝读书感悟

教学工作

2022-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hd小微笑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十章语文教学。虽然这部分讲的是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但学科相通,对于生物教学也有启示。

其中提到,作为真正有责任心的教师,我们首先应该问自己:我用什么去吸引学生?

在备课时,先把自己当学生,先独立钻研教材,再参看有关资料,不能一味地转述“教参”。这是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在未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要在班上设立一个小书架,让学生捐书,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指导学生写日记,每周至少写三篇。

让学生在假期每人办一张手抄报,自己写稿、自己排版、自己抄写、自己插图,通过办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还可以在每节课前让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报告国内外新闻,锻炼口语能力和胆量。这点之前我有试过,课前一分钟讲演,效果不错。

书中提到,怎样才算是读懂了一篇课文呢?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

李老师认为,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读《红楼梦》会流泪,几百年前的《红楼梦》和现在的读者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读者从中读出了某些和自己感情相通的东西,所以要流泪。这叫'读出了自己'。

什么叫'读出问题'呢?这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假如现在拿一本关于基因的书给我看,或者拿一些最新考古方面的书给我看,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这并不说明我读懂了,我提不出任何问题,恰恰证明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如果拿一本我教过很多遍的语文书给我,我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而且问题是越来越多,为啥?因为我读懂了。所以,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已经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

其实,阅读一本书也是一样,这是阅读的一种能力,认真地把读出自己和读出问题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读书笔记。现在我不会写读书笔记,恰恰说明自己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能着急,要多训练,孰能生巧。

每次看完多问几个为什么,第一这本书(这篇文章)写了什么?第二怎么写的?第三为什么这样写?第四还能不能写得更好……

在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加油吧,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