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蜂归巢记(雁韧文集)散文谈写作

一个简书作者的内心独白(6)

2018-04-22  本文已影响61人  雁韧
一个简书作者的内心独白(6)

去年,有一天早上,雷电交加,骤地下起了大雨。没有人来访,也没有电话打扰。除了必须的生活自理时间外,我从早上写到晚上10点,竟写满了50余页稿纸,一万余字。

我这种方格稿纸,是我一位朋友帮我印制的。他知道我喜欢用类似毛笔的秀丽笔写字,字体较大,便为我印了一种每页仅能写225字的稿纸,我写的字落到纸上,刚好将格子填满,亦可显得工整些。

我几乎每天都写日记,如白石老人昔年写条幅一般,“不让一日闲过”。

其实,我所写的,不是实际上的日记,而是名符其实的创作札记。我将所思所想,所经历所发现的生活,与所熟悉的人们联系起来,自然流露出来,落到纸上。

这种札记带有随意性,宛如决决的流泉,不断地流淌,不祗晨昏,不分昼夜,随时可记,随地可写。

我只能说,是将日久储于心中的生活素材,构思和想象,用笔记下来,并非真正的创作,而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就是一种写作练习,与军队平日操练,演习无异。只是没有那么大的阵容,光是一个人在默默地演练罢了。

我常常想,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赋予日记的形式,就将它当作生活札记,一种随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于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便写下一些生活片断,某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些思绪,瞬间的想法,或某个生活细节,人物对话。

这种写法犹如电影文学剧本一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写,推进推出皆自如。这也许是一个比较简单明了的写作方法。这是写实,没有任何故弄炫虚的必要。

只要我们有了文化基础,有语言文字的书写能力,平日注意观察和倾听,只要你心绪平静,随处都可表达你的发现。

我根据自己的写作实践,常常自我督促:分节去写,写简洁一点,生动一点,有趣一点,真实一点。

如果我想到某一个人,只要还有点印象,我就会将他写下来。只要一落笔,写开了头,他的言行、背景、环境,以及与他有关的人物、故事,便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脑海中浮荡,涌现,我将他源源本本地写将下来,就还源了生活。这肯定比搜索枯肠,生搬硬套,胡编乱造要真实、鲜明鲜活、感人得多。

这是我在长期练习写作的实践过程中悟出来的道理。一个人有悟性,才能写得活。思考,构思,想象,都离不开你对生活的观察,写作的实践和体验。

一个简书作者的内心独白(6)

一个本土作者,如果他对本土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山川风物,社会种种,芸芸众生,各行各业,各种特产,都漠不关心,那他这块本地姜,永远都不会辣。

装嫩与装辣一样,总有其破绽。

我是粤西人,务必去了解粤西的社会现状,项目建设,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海陆物产。

从地理环境来说,如果我对北部湾、雷州半岛、东海岛、硇洲岛、南三岛、特呈岛一无所知,连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上特呈岛考察、鼓励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新闻都不知道,那还敢称作者吗?

以湛江的建设项目而言,黎湛线、湛江港、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东海大渡槽、观海长廊、海湾大桥、体奥中心、宝钢湛江公司等都一问三不知,该多窘!

雷州半岛丰富的水果资源,诸如荔枝、龙眼、香蕉、杨桃、番石榴、菠萝、菠萝蜜、木瓜、香瓜、西瓜,光知道还不行。更得了解有很多妇人,挑了这些水果到沿黎湛线的城市卖,他们家漂亮的楼房,很多都是靠挑水果卖建起的。

一个作者,如果真想将文章写好,对这片土地的一切事物,都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了这些丰富的知识,你才能写出这片土地的实生活来。

无论你如何痴迷文学,光读文学书还不足。读读地方史志,看看地方新闻,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社会变革,都得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得越多,你就会写得越好。

人生的各种知识、阅历、生活经验愈丰富,你所写文章的内容、细节就会愈好。

想得再多、说得再好,都不如勤动笔墨,认真、耐心地写。写一字得一字,写一行就有一行,这与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同样的道理。

空想是飘渺的,来无影,去无踪,唯有落在纸上,才是真实的,看得见的人生足迹。

吴鸿勇2018.4.22午后,写于内塘之玥泷湖畔。

一个简书作者的内心独白(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