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书古代文化

读书笔记三《孙子兵法—谋攻篇》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1009人  三步一叩首

两句白话解读:

带兵打仗不开火最好,开火也要有谋全思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得不偿失,保全我军的情况下,根据双方兵力的悬殊进行进攻,人多就围攻,人少就分兵,打不赢就跑,这是战术。同时,管理军队也是一门技术,打仗输赢的关键在于领导者的管理思维和技巧,皇帝要懂得放权,将军要懂得政治,知己知彼的重点在于往往是不知己。

三、谋攻第三

1、谋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曹操注:“欲攻之,必先谋。”

此处的谋是:谋攻敌之利害,当全策以取之,不锐于伐兵、攻城也。

还是利害关系,趋利避害。打仗不是为了杀敌,因为杀敌要付出代价,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晓知以利害,让他投降,全城全财全货尽归于我。

所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传檄而定,写封告示就平定了。次之呢,也是一定要战,打一仗就解决问题。百战百胜,那本身就是问题。

2、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轀(fenwen),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要事前准备充足。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是自己先别输。胜了敌人不等于赢了,关键是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别得不偿失,草菅人命。

3、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总结的谋攻,谋攻就是谋全,全利原则,自己不损失,地方资产也不破坏,全取其利。要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要考虑风险,二是要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我们习惯了的思维方式是以成功为假设前提,因为我们做一件事情是为了把他干成,那我们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着成功。孙子兵法的出发点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定这件事情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将是围绕着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4、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是非常强调兵力原则的,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才打,十倍优势才打包围战,五倍优势才进攻。没有绝对的优势,二倍优势,就要想方设法去调动敌人,让他分兵,分割他,形成我方更大的优势再打。(毛泽东的运动战: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5、分兵作战法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分战法:《百战奇略》——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三倍于敌,则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糜军。“)

以正合,以奇胜。

5.认输的智慧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是极其保守的人,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是沉默无言。

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

6、皇上可以不懂军事,将军不能不懂政治。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将帅是国家辅佐的重臣。在国家辅佐中行事周全,周密,算无遗策,才能护国以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漏缺,让敌人看到了虚实,趁机钻了虚实,就会在有漏缺的地方崩盘。

俗话说的不知者无罪,其实不知者才是大罪,既然不知,怎能负责管理此等大事?

孙子兵法接下来的“三不知”,一则不知道军队不可进,而让执行者进,不知道不可以退,而让执行者退。二则不是很懂得军事军务,却要参与军队管理。三则不懂得军务的权变,却要参与军队的任命。三个“不知”都会导致大军打败。

这三个不知,都是在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讲“中御之患”。那么,此句重点对象是讲给国君听,国内的事情是归君主管,不可以从国外(战场)处理;军中大事由将军管,不能由国君遥控。皇帝可以不懂军事,但将军不能不懂政治,国君如果”三不知“而为之,则会导致军队混乱。所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条规矩是立给君主听,只能启发他自觉遵守规矩,不能假设他一定听从。

7、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这是对判断了极大的要求,而实际上,必胜不可知,必败则是可知的。

当我们队一件事特别有把握的时候,减掉三分就是七分。假如此事的判断是准确的,那就有50%的获胜概率,赢面非常大。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个认识非常重要,不可轻举妄动。

8、你能带多少兵,就是你有多强的管理能力。

识众寡之用者胜。

意为: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

一、知道需要用多少兵

二、自己能带多少兵(知道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动员能力)

三、兵怎么带,怎么用。(治众如治寡)

9、不站在老板立场的员工没前途,没有员工思维的老板做不大。

上下同欲者胜。

从王阳明心学中“存天理,灭人欲。”以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顺应大家的欲望。君臣之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0、真正的认识“以防万一”

以虞待不虞者胜

意为:有准备的人能战胜没有准备的人

《孙子兵法》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不能料定敌人不会来攻击,要有准备他来了我也不怕。

绝大部分的准备都属于白准备,因为准备本来就是“不防一万,就防万一“。所以每一次有效准备背后,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白准备。

11、老板要适当放弃自己的判断,部下要尽可能允许老板越界。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最后一条,将领能干,君王又不干预者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是种理想状态,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要求一个国王对此不发表意见,不采取行动是不现实的,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做判断。

所以君主要克制自己,学会适当的放弃自己的判断。

12、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在于不知彼,在于不知己。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也。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比殆。

读书笔记三《孙子兵法—谋攻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