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的力量
皓搭积木,熹在一边玩,看到哥哥搭好了两辆车,颤巍巍走过去,又回过头,拉着我的手往哥哥身边走。
哥哥正处于创作热情期,看弟弟来了,也没招呼。弟弟想玩哥哥搭好的车,就拉着我的手让我帮他拿。
这是哥俩自己的事情,应该哥俩自己商量,我如果介入了,就是在培养弟弟的受害者意识。
我跟熹熹说:“你想玩就自己叫哥哥,自己跟哥哥说。”
可熹熹不肯,依旧拉着我的手希望我帮他拿过来。
皓眼睛都没抬一下,轻声道:“熹熹,这几个你都可以玩,人仔也能玩,想玩哪个就拿哪个玩。”
难得哥哥这么大方(他对自己辛苦搭出来的积木一向护得很紧),熹熹脸上露出一丝满足的笑,他也不贪心,开心地拿了一个积木。
我教他说谢谢,哥哥却很大方:“妈妈,积木是你买给我的,你应该谢自己呀。”
曾经有朋友说乐高是模块化的砖块,而且有图纸,这样会限制宝宝的创造力,所以她不推荐宝宝玩。
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入了几套小颗粒,就真的被圈粉了。且不说宝宝看图纸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也是在学习了大量前人的成果,有了一定积累才敢说自己是创新。所以,那些前期大量图纸搭建正是思维模式的训练。如今,即使没有图纸,皓也能凭着想象,拼出一辆车来,这和按图纸搭建的训练绝对是分不开的。
昨天皓去试听了一节机器人课,我能明显感觉到他拿起积木那一刻整个人都自信活泼了许多。
搭建的主题是货车,和已经上了一阵子课的小朋友比,他也丝毫没有逊色,而且,几个小朋友中,他是唯一一个设计了驾驶室玻璃没有被积木块挡住的小朋友。而且,他的车子门是可以打开的,其他小朋友的驾驶室就是一个封死了的盒子。
但很遗憾的是,老师提醒他后,他把驾驶室也封死了。
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考虑,但从中我却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不管机构对于它的教育理念吹嘘地有多厉害,执行者素质参差不齐始终是硬伤。搞得不好,那才真的会伤了孩子的创造力。
最近还有一个发现,皓越来越像哥哥了。
今天熹玩旋转木马,玩完后不肯下来,皓安慰他:“熹熹,我们票已经用完了,不能再玩了,下次再来玩好不好?”
这和过去撒泼打滚还要继续玩的皓皓是同一个人吗?
感觉长大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好舍不得他们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