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李克老师

2021-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马唐

读书札记:

读书必须加以思考,否则绝对不会有收获。叔本华如是说

读书是有方法的。

叔本华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输入(看书)+头脑内整合(思考)——>输出(写作)=收获

读书是分为三个步骤的,而通常读书只完成了第一个步骤。

一,明确读书目的

1,获得知识

2,提高理解力

3,拔高思想

4,情感体验

5,想象力

二,读书方法

1,摘抄+感想

2,书评

读一本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林彪说急用先学。

带着目的去看书,我们就知道我们读这本书到底是为了获得什么。

1,获得知识

读书之后,重点不在记得多少东西。

人的记忆力有限,忘记大部分内容是本质。

为了记住知识而读书,,那么读一遍是不够的。

需要反复的阅读。

2,提高理解力

应该多读在我们理解力范围之上的书籍。

比如经典,比如哲学书。

有些语句可能要读好几遍才可以读懂,但,如此现象才是本质。

网络文章,为了10万+,多通俗易懂,且易得快感。

这类文章读多了,人就变傻了。

读经典,难读且犯困,该怎么读呢?

建议只是:读。

找个安静的地就静静的读下去。

3,提高思想

提高思想这个说法不那么清晰。

如叔本华所说,我们需要思考,思考还不够,我们需要写作。

这是一个自然过程。

4,情感体验

小说,给予我们的情绪体验远远大于其他类书籍的总和。

现实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问题。

现实碰壁之后,我们便希望可以从另一个地方获得一种情感补偿。

而小说,就可以满足,虚拟中我们甚至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获得更深刻的情感。

5,想象力

如果你看过《人类简史》,你就会知道,现在的人类可以从众多生物和其他种类的类人中脱颖而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想象力,所谓认知革命。

人类可以想象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这种思想让我们不断的生存繁衍下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读书时我们通过文字可以想象作者的样子,想象作者正在做的事情,想象此刻作者就坐在你的旁边。

爱因斯坦的意思是,我们把知识都忘记了之后,所剩下的便是教育。

剩下的东西就是理解力,想象力,情感,思想,或许还包括道德之类。

二,读书方法:

1,看目录

目录是对整本书的整体框架的梳理,看目录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整体认识。

2,找自己感兴趣的和需要的读

不要整本书什么都看。

要有重点。

3,只读每一节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这是略读最核心的地方。

很多书籍,类似工具书,里面的核心论点其实就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间部分是大量的例子和解释。

书的种类不同,阅读速度也随之不同。

小说类,为了故事情节可以读快一点。

诗歌类,为了感受文辞之美,试着放慢。

三,写作的重要:

读完一本书之后,需要用写作来输出我们所学到的东西。

吃完饭需要排泄,同样读完书也需要将我们头脑中消化的知识反刍出来。

将书中所读所思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出来,慢慢的,不断思考,不断写作,就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认知不一样了。

思考是消化知识的过程。

写作就是输出知识的过程。

教学相长。

其实教别人的过程就是把知识输入+消化之后输出的过程。

1,摘抄+感想

在读书的时候,遇到好句子就随手摘抄。

在摘抄的时候,我们就会精简,毕竟写太多字很麻烦,只会留下我们真的想抄的。

就算只抄一句话也没关系。

2,一句摘抄,一句感想,一句金句

读一本书,有时候,只是邂逅一句话。

就像采荷花一样,小心翼翼的去注意这本书中属于你的金句。

当你找到时,你就会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欢喜甚久。

3,书评

我们还要对整体书的内容做一个总结,结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写出来,形成一篇文章。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且从整体视角,可能会发现那是一句感想所无法表达的新想法。

总结:

读书是作者和读者两部分组成的。

作者想向我们表达什么,我们可以去了解。

我们也可以不了解,因为我们读书的重心不在作者,而在于自己。

就算误解了作者也没关系,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重要的在于我们读完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