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原来是这么个人!
据故老相传,我们腾冲郑姓的祖先乃是充军流放到当地的,时间大约在明朝前期。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每看到我们小孩子走路两手相扣反垂在后腰,就笑话说这果然是个充军人的后代。因为当初老祖宗被缚住手走了几千里路,后来这囚犯的习性始终难改,还遗传给了子孙。
我孩提时,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些民间故事,其中有个“杨状元”的事迹至今还记得一鳞半爪。大意是这杨状元是个聪明正直之人,被奸臣和糊涂皇帝排挤,他斗智斗勇,着实戏耍了他们一番。后来杨状元还是不免被流放到云南来了,但他的声名尚为朝廷所忌,以至于皇帝老倌提起他来就恨得咬着牙连说“狡猾、狡猾”。
长大懂事后,我本以为这就是个荒诞无稽的民间故事。不意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到被人称为明朝第一才子的杨慎曾被流放到云南永昌,在那度过了后半生三十余年的时光。明朝的永昌,即是我老家现在的保山市。于是我追踪蹑迹,查看了一番杨慎的生平。看了后不禁欣喜,原来那位我童年故事里的“杨状元”居然就是他!而他又正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首词的作者,这首词被罗贯中放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处,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朝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他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二十三岁就中了状元,果然厉害,虽然当时他老爹是当朝大学士,恐怕难免受了一点荫庇。但状元岂是好中的,本人肯定也得有真才实学才行,可以说是一位才华十分杰出的官二代、佳公子无疑了。杨状元不仅高才,还很有胆识气节,曾经犯言直谏荒唐胡闹的武宗皇帝,说他“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嘉靖皇帝继位,他老爹作为首辅大臣,与嘉靖因为新皇帝要承袭哪位先皇的统嗣问题意见不合,被嘉靖罢了官。当时,这事闹得很大,君臣双方各有一帮拥趸。嘉靖是想抬高自己的亲生父母,而自己不用从礼仪上成为伯父明孝宗的继子。首辅杨廷和等一帮老臣,则力主新皇帝应承袭孝宗的帝嗣。事情的结果是杨慎在他老爸被罢免后,仍然带领一帮人跟皇帝继续争执,惹得龙颜大怒,被廷杖、流放云南。这事谁是谁非很难定论,但在这里我想插一句评论。有些规矩和认识是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的,但做人的原则和气节可以独立长存。杨慎不媚新皇,敢犯颜直谏,很可以看出其为人的刚直、清正。
杨慎被流放永昌的这一年,刚好三十六岁。后面的三十六年,他大多数时间就是在云南、在永昌度过的,并最终还客死在了永昌。在云南,除了远离家人,应该说他别的生活条件还算不坏。作为宰相公子、当朝状元,在当地那是一等一的大名流了,所到之处是很受尊崇的。这一点,从五百年后,我们乡人还在流传他的故事也可见一斑。在他流传下来的一百多首诗歌中,很大一部分对他在云南的生活也有记叙。
杨慎被流放后就开始了诗酒狂放的生涯,长久的是痛苦和无奈,不时地也狂饮高歌。但应该看到,他总是很勤奋地追求学问和进行著述。据说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明史》本传有言“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今人陈寅恪也曾评论“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我又搜了搜杨状元在云南的故事,居然是有一个系列的,情节虽然荒诞不经,但很可以看出云南人民对他的眷爱深情。杨慎在云南,也写了不少赞美云南风光人情的诗文,但那份去国怀乡的愤懑始终伴其一生。据说皇帝在北京,经常会问起杨慎在云南过得怎么样,只有听到说他“老病”的消息,这才安心顺意。朝廷几次大赦天下,杨慎都被排除在外,到了老年本可按律回乡也被特殊剥夺了权利。杨慎临终前写的一首诗对此有记载“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陵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我们云南的百姓是善良的,即使杨慎是当朝皇帝的心头之恨,也善待了他、同情了他,甚至在他们杜撰的故事里还为这位状元公解了解气。当然很可能,这也与那时候到云南戍边的人中多为朝廷流犯有关,就如我们腾冲郑姓的祖先一样。想来,杨慎、杨状元当是他们那一代人、一群人的精神领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