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犯罪心理实验室心理

Question No.21:犯罪心理画像二三事

2016-12-29  本文已影响157人  十方迦南

我们今天来聊一下,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在进入正题之前,我要先写一个小故事,

“门锁是好的……”

侦探侧身走进现场,皱起眉头的同时用手稍微捂了捂鼻子,在简单的环顾四周之后,他把目光落在了死者身上,男性,身高看上去180左右,头部钝器伤……这个角度很奇怪不是么?他凑近看了看墙上的血迹,喷射状……嗯……太奇怪了。侦探仿佛瞬间想起了什么,又一次蹲下看了看死者的伤口,顺手检查了倒在一旁的凳子,还有摔碎的玻璃杯。扯掉手上的医用手套,再次用手稍微捂了捂鼻子。

“行么?”

“试试吧……”侦探说

“上次还是很厉害的,不过一直也都画的很准确啊。”

“好……犯罪嫌疑人20-25岁,身高不到180,和犯罪者关系不错,应该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上肢力量很大,左撇子,熟练使用钝器类工具,多血质体质,外向但容易激动。先从受害者的关系网下手吧,目标是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年轻人。”

这当然是个故事,而在这个故事里,也最大程度的把犯罪心理画像戏剧化了,即使在我自己随便写写的小片段里,都可以如此夸大犯罪心理画像,更别说一些受欢迎的作品了,比如《CSI》《他来了请闭眼》《沉默的羔羊》等。尽管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的犯罪心理画像专家技术很屌,而且准确率很高,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啊。

那为什么基本所有类似题材的作品都会有犯罪心理画像的出现呢?很有趣的是,可能是因为一种对于传世级作品的崇拜和规则的尊崇导致的,因为在柯南道尔于1887年的小说福尔摩斯里面运用了犯罪心理画像之后,几乎所有的类似作品中,都会用犯罪心理画像去找寻线索。

所以犯罪心理画像是什么?犯罪心理画像是在对犯罪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认罪犯的人格特征,行为方式,居住地点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过程(Curt R. Bartol, Anne M. Bartol, Criminal Behavior: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Pearson Education)。

在看过了影视作品也好,书籍也好之后,很多人关于犯罪心理画像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所有犯罪心理画像的疑问基本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心里画像准不准?

多数人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很有效的一种找到罪犯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一种。但是Pinizzotto和Finkel的研究却显示犯罪心理画像很可能是一种猜测,而这种猜测则是建立在多年经验累积和直觉基础上的。所有的犯罪心理画像里面,有将近90%是不准确的猜测,只有将近10%是确实的结果。

真实的犯罪心理画像很少提供非常具体的意向,多数是给出大概的范围,然后试图缩小侦查的范围。好像一些作品中那样通过犯罪心理画像去确定罪犯确切身份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完成的。

其次,犯罪心理画像的缺陷是什么?

犯罪心理画像有两个基本缺陷,第一,它假设人类的行为具有跨情景的一致性。第二,它假设侵犯方式和现场收集的证据与特定的人格特征直接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说明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所有人的行为都会随着环境背景的改变而改变,而也没有证据证明犯罪现场特征与犯罪人心理特征有直接联系。

最后,犯罪心理画像是不是真的有用?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犯罪心理画像在变态型的犯罪者涉及到的案件中是有用的,因为这类型犯罪者留在现场的心理痕迹会很特别,并且引人注意。还有就是,在我们大量研究的犯罪行为类型中,会比较有用,比如连环强奸杀人案之类的。所以在普遍型的犯罪行为中就犯罪心理画像就没有作用了吗?

答案是“很大程度上,在面对这些普遍型的犯罪的时候,犯罪心理画像是无效的”,一方面是因为就心理痕迹研究的缺失,另一部分是前面所说的,对于这种大量的行为,不能确定其行为本身有跨情景的一致性,所以心理画像的根本立足点是不成立。

留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在真实个案中使用“犯罪心理画像”这个技术的,是什么著名案件?提示是,案件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一个欧洲国家。

想到答案还有奖励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