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带娃反思
1
忽然间明白李雪所说的,对孩子发脾气不需要代价的含义。
公婆帮忙带娃时,即便是生活过得多么忍气吞声也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是因为真的爆发了就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
而对孩子确实是时常控制不住地发脾气,虽然在发火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原因,只觉得是恨铁不成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孩子发脾气不需要付出代价,这一点也许当时只有潜意识知道。
今天真的是挺火大的,孩子在沙坑玩,总是偷偷吃沙子,警告了好几次都没用,最后实在没控制住,拎起他走到旁边教训了一顿,也会忍不住不停地教育唠叨。
邹小兵教授所说的教育三原则——不打不骂不唠叨,真的是非常考验人。
今天对孩子凶的很厉害,今晚睡前要跟孩子回顾一下,跟他道歉复盘。
2
大人总是妄想一次就教会孩子能做某事,或者一次就教会孩子不做某事。
一直以来,我之所以不断地唠叨孩子,其实就是想要他一次就长记性,今天教训他脾气那么大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谨记,不要总是妄想一次就教会他一件事情,也不要妄想一次的教训就能让他记住今后不会再犯。
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3
孩子今天在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关注他的表情,虽然他在玩,而且我没有给他太多的限制,但是他的表情却很木讷,没有开心的样子,一个人落寞地自顾自地到处跑着玩。
以前在游乐场或者是亲子乐园,他玩的特别开心,但是在公园里他怎么开心不起来呢?
或许有一个需要反思的是我的问题,今天由于带了乔治小朋友一起,我没法全身心陪孩子玩。乔治小朋友能说会道,而且也确实是比较省心的孩子,但是同时带两个必定会被分掉一些注意力。
因为要留意乔治小朋友,我没有好好陪他玩。
他能够开心的玩,能够拥有的第一个玩伴一定是父母。我没有做到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跟着他一起玩。
要时刻觉醒,记得把自己当成同龄的孩子跟他一起去玩,跟随他的玩法,陪他一起玩。慢慢去感受,找找陪伴的感觉。
生活中也要时刻觉知,慢慢改掉指示命令的口气,更温和一些对他,尊重他,才能成为他的朋友。
4
他走路的时候总是走得很快,一定要走在我们前面,并且一定要与我们保持一定距离。
他会时不时回头看,距离太远也会稍微等一等,发现距离变近就又会加快脚步。
为什么这样呢?
怕我限制他的自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