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3人  杜魚

当我手上捧着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安宁。我害怕老之将至,然而时间不会因为我的害怕停留下来,与其如此,不如放松心态,享受青春的末尾,唯其如此,青春之路才能像铁轨那样长,安静地走路,不要被绊倒就是了。

我觉得皱纹硬皮封面的书真是太好了,最好是那种暗白色,纹路如沟壑绘出灰褐色的抽象线条,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书的外壳像外冷内慈的长辈,坚硬却又柔和,即使不开卷阅读,亦有一种文化的气质。何况,书是好书——《行走,一堂哲学课》,以哲学的沉思漫谈行走的力量。格鲁找到了行走为杠杠的支点,撬开了文艺之子们的内心心灵,尼采,兰波,卢梭,梭伦……

懂得欣赏风景的人,行走时才是快乐的;思想深邃的沉思者,行走会给他灵感的刺激。除开这两种人,行走只是单纯的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终结行走,是一种始终内心想着到达彼岸的行走。某种意义上说,格鲁对行走的哲学思考,其实只是他个人体验的呓语罢了。


昨日读《行走,一堂哲学课》,书中摘录爱默生《论自然》:

一个人在树林中与他的青葱岁月告别,**就像一条蛇褪去它的旧皮囊一样,无论他处于生命中的哪个阶段,都将永远是孩子。因为在树林中,藏匿着永恒的青春[……]。在这一刻,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不论是厄运还是不幸。就是万能的自然也无法改变什么,我只用双眼感受事物。当我站在贫瘠的土地上,置身于一片欢愉的气氛中,慢慢地升向一处未知的空间时,心中所有自私、狭隘的想法也随之烟消云散。我成了一个透明的存在,什么都不是,却能看到一切。

格鲁在《对野性的征服》中这样为自然做传:

事实上,自然本就没有历史,它对事物的记忆也从来不会超过一年。

这样的语句是心灵的片段,描述的内容是随着心情的变幻而变幻的;当你感到疲惫又或者衰老时,或许你又会感受到自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古树一圈一圈的年轮就是记录历史的笔迹。


连续几天阴雨如晦,天台上就会生出多少微末的苔藓来。苔的颜色同样是代表生机的绿,却几乎没有人投之以关注。行走的人或许会关注它,却是避之如蝗虫的厌恶与躲闪。清人袁枚终于发现了苔之美丽,这是一种虽为最微末的生命,也要绽放青春之美的蓬勃力量: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亦学牡丹开。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微末如苔藓的人吧。有谁能学得它这般的坚韧、旷达与豪迈?花虽小,绽放的豪气却不要输给牡丹这样的王者。见苔藓,我们当惭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