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与学习的坚持感悟及思考
刚刚做了60个俯卧撑,原本还想再做几组,但现在已经气喘吁吁。有一瞬间甚至想停下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呢?虽然现在说话还有些喘,但如果再坚持一组,其实还是能做到的,只是此刻手腕已经有些发紧。
这种状态到底是兴奋,还是疲惫?每天锻炼和学习,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锻炼时受伤,或者学了知识却记不住,是不是就等于白费力气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锻炼时,应该总结出更有效发挥体能的方法,而不是盲目重复动作。学习也是一样,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如“三七效应”:30%的时间用来学习新知识,70%的时间用来复习旧知识,这样循序渐进,学习过程就不会枯燥。表面上看进步不大,但长期坚持下来,收获会很可观。
以写作为例,刚开始时不知道写什么,到现在每天都能写出一篇千字文,已经完全没有障碍。这样的进步,让我在写作方面超越了很多人。当然,这种超越并没有直接带来丰厚的回报,比如通过写作赚钱,但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自己确实看到了成长。
现在也有一些新的希望,比如锻炼时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当然,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受伤。以我之前的身体状况为例,曾经有过颈椎不适和腰椎酸痛,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很多次都想过放弃。
放弃其实很容易,坚持才最难。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坚持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但一旦有了目标,坚持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比如,我会把锻炼和听书结合起来,在锻炼时强化学习意识,这样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对于很多像我一样普通的人来说,只要肯努力,也能取得一些看得见的进步。虽然这些进步可能很小,但只要日积月累,最终一定能看到成效。
成长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而是要和昨天的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这就已经足够了。在成长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超越自己。
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和你一样,在默默付出、默默努力,等待着收获的时刻。当苦尽甘来时,那些曾经的苦也就成了一种值得回味的经历。只有走过的路才算路,没走过的只能说是未来。当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时,更应该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如果对未来没有期望,那么当下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很多时候,那些感到失望、无助,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的人,往往是因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而希望和勇气,正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关键。希望只能靠自己点燃,别人无法给予;勇气也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不是别人能赐予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更加相信自己。
当然,团结合作始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态度。即使没有合作伙伴,我们也要学会成为自己的依靠。突然想起一句话:接纳自己,就是接纳世界。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自己就是世界,把自己敞开,也就等于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接纳,更别说接纳世界了。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也很难真正走进世界的大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够了解,更别提了解他人了。之所以会这样,大多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去了解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太熟悉了,所以缺乏了解自己的动力。殊不知,那些最熟悉的人,往往也是我们最陌生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不是有句话说吗?“自己看不见自己脸上的污点。”如果把这句话进一步延伸,其实我们的内心也很难看清楚。
比如锻炼身体这件事,看似简单,却和命运息息相关。一个能够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大概率是自律的。这样的人,即使到了中年,也很少会被别人认为油腻。不油腻的人,往往以健康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也会更加自信。
然而,在坚持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变数很多,而自己就是最大的变数。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这些弱点就会成为行动的障碍。只有当我们认清这些障碍的成因,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突破它们。没有障碍的路,我们才能走得更快。
所以,认识自己,其实也是在发现那些原本看不见的障碍。以行为习惯为例,很多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原因。找到这个根源,从心理上开始排斥一些不好的行为,我们才更有可能改变自己,逐步用新的行为替代旧的习惯,在新行为的塑造下,成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