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时
水木清
秋意浓时秋里的陶然亭,今年得以一尝其味,正是十一月份的好时节,尝秋的好时节。
因为并不是节日,才有这难得的真正的清静。美中不足的是这京中特产——雾霾浩浩荡荡。进到不远处,有几名打拳的老大爷,老大爷虽是暮年,却毫无暮气,娴熟的动作让我这年轻后辈甚是惭愧,去时已是下午,清凉萧索之气更甚。
穿过紧里边的一个大门,径直往前走,看到一汪湖,湖水水位有所下降,湖面并不特别清冽,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位投湖而去的文学巨匠——舒先生,和郁达夫先生同写北平,却写出来不同的韵味。郁达夫先生的北平染上了碧绿、蓝、灰、青、淡绿清新淡雅的冷色调,而舒先生的安适的北平,“坐在石上看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让人读着,就像是剖开了心,露出了柔软。
湖的南边有一假山,沿袭石阶而上,举目可见一座小亭子,已然关闭,并未开放。
站在石阶至高处眺望,陶然亭公园的肃静之景尽收眼底,树木大多光秃秃的,只是青松清且直。那石阶并不十分高,用于铺台阶的石头斑驳,行走需要十分小心,不留神会滑下去。
十一月份的北京已被雾霾侵扰,十米之外很难看得清行人,更别说高远的天空,纯属奢望。走着走着,遇见位老大娘,大娘在发放基督教宣传册,就给了我一本,翻了几页,也是基督拯救世人之类的,凡夫俗子,也不麻烦耶稣垂眉,求神不如求己,自己的烦恼自己整理就好。
沿湖边走了几步,边上有石质椅子,做成木头形的复古版的样子倒是让人生出十二分的喜欢,湖上还另有一些让人记忆犹新的物品,就是立得高高的像是大街上的广告牌,实际上是在宣传开国元勋或是革命先烈,上面有简介和生前事迹,我遍寻湖边,还是未能找到介绍郁达夫的牌子,小小的遗憾。
是因着他那篇冻人异常的《故都的秋》才来的,“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郁达夫缱绻隽永的文字让我着迷。
他的神经末梢有无尽的文采挥洒,文章中包含着生活的时序之喜,虽然为生活,为国家命运忧心忧神,还是不忘记苦中作乐,“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赏玩不到南方的秋,便辗转来到北方赏玩。
是在高中时候想要去陶然亭领略一番,写写文字表达一下作为先生小粉丝的崇拜之情,曾经约定一起来的那个人失约离去,不曾再见。
想要看看郁老先生眼中的芦花是怎的模样,遍寻湖岸,却未曾一见。想是年代久远,不再生长罢,或者此时不是繁茂生长的季节。
终究无缘一见,罢了,既然如此,还是静静欣赏这萧索的秋味了。
秋意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