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易与难》
原文引自于阿根廷《生活》月刊网站文章:
在电话通讯录上占一席之地很容易,占据某个人的心很难。
伤害一个爱我们的人很容易,治愈这个伤口很难。
定规矩很容易,守规矩很难。
每晚做梦很容易,为梦想奋斗很难。
欣赏满月很容易,看到它的另一面很难。
炫耀胜利很容易,有尊严地承担失败很难。
知道自己被所爱的人包围很容易,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感到孤独很难。
被石头绊倒很容易,爬起来很难。
每天享受生活很容易,赋予它真正的价值很难。
许人以承诺很容易,履行承诺很难。
说出爱很容易,每天证明这份爱很难。
批评他人很容易,提升自己很难。
犯错误很容易,从中吸取教训很难。
为失去的爱人而哭泣容易,呵护爱人以免失去很难。
想要改善很容易,不再空想,行动起来很难。
读后感:
我初次阅读到《易与难》时即认为它是一首感悟新颖,寄托妙理的哲理诗,再次去品味时便有一种领悟深邃寓意,余韵沁入心扉的精神享受。看似是诗非诗的《易与难》,只是十五段中心意思互不关联的句子。此诗虽没有格律诗中描写风花雪夜的诗意斑斓的美感,却有哲理诗里抒发世道人心的书翰凝辉的实感,诗歌直截人性中的十五个弱点问题,条陈道德和习惯中存在的先易后难之重点方面,朴素寓奇崛,平淡寄温馨,对于自己怎样为人如何处事的确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然而,学术界里长期以来都简单地存在着东方人的“性善论”和西方人的“性恶论”的徒劳的之争,其实,“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既有天使的美德,也有魔鬼的邪恶”。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说个人修养是一个人终身必修功课的话,那么,严肃认真地反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性的本质属性的话题就会永远处于进行时之中。
善善恶恶,人心所向;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过去,我们一直遵循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如今的“应试教育”却将其偷换成了“智德体”,而我个人觉得“体德智”才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排序。因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惑人心智、乱人操守的厚黑学恶紫夺朱,反倒是鞭辟入里、催人奋进的励志书被束之高阁。
“如果一个人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性里面的阴暗、邪恶,知道自己控制不了那种欲望、那种动力,你就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修炼人性,从我做起,尤其是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欲见贤思齐而修复不良心态,愿闻恶自警而纾解人性弱点的每个人,既不能迟到,也不能早退,更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