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述而篇》之[教学理想]91

2022-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蜻蜓之旅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白话】孔子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本章中的“束脩”,我们一般都把它翻译成“肉干”,意思就是说“只要有人带十束肉干来找孔子,孔子没有不教导的”。而这里,傅老师把“束脩”翻译成“十五岁”,意思就是说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人,孔子没有不教导的。

为什么如此翻译呢?傅老师是结合了当时的一些情况,给出的结论。

在古代,贵族子弟十五岁上大学,是要送束脩的,即十束肉干。后来,就用给老师行束脩之礼来代指十五岁。这就好比女孩子十六岁要行及笄之礼,就把头发梳起来,准备嫁人了。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所以当我们问男孩子加冠与否时,也就是问他是否满了二十岁。这就是古代的习惯用语。

古代的孩子接受乡村教育,由乡村里有学问的前辈,或是做官之后退休的人来教。第一是教文化常识,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国家的起源。第二是教基本的武艺,男孩子要学射箭、驾车等基本的能力。

到了十五岁一般人就不能再学了,只有贵族子弟可以上大学,因为他们将来要当官服务百姓。所以孔子对于十五岁以上的孩子来请教,是没有不教导的。因为孔子自己也是十五岁立志求 学的,所以他现在教导他们也是在回馈社会,希望社会上有更多有能力的人。

通过傅老师的解答,让我们又认识了不一样的孔子,也懂得了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需要多方面思考并结合当时的情形来理解。

古代与现代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古代贫困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大学,也就被挡在了当官的门外了,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而现代的孩子也是一样,有部分出生在深山里没有机会走出来的孩子,一辈子也就被困在那里,上不了更高的层次了。

但最大的不同是,如今的社会有了更好的机会、更好的扶贫政策。只要他们肯努力,就有机会脱贫;只要愿意学习,有志向,出人头地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