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阳湖随想
所谓锦阳一湖,其实就是那个多少年来去过好多次的桃曲坡水库。当年建成的时候,除了一大汪水和一个大坝之外,几乎啥也没有。火热的夏季在水库边上游走时,甚至连个歇凉的绿树都找不到。
如今的桃曲坡水库,早已旧貌换新颜,今非昔可比。官方的称谓是锦阳湖生态园,成为陕西省的“省级旅游风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锦阳湖水域6千亩,湖岸延绵10多公里,与铜川境内的药王山、玉华宫等风景名胜古迹融为了秦北一条旅游热线,被誉为渭北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
不仅如此,大作家贾平凹先生早年曾在桃曲坡水库写作《废都》的经历,更为此地增加了不少的光彩。文人墨客每到水库游览,难免顿生嗟叹,或赋诗或作词,洋洋洒洒,极尽赞美自不在话下。尤其是许多耀州人每每以锦阳湖归属本区而引以为自豪,并以其名而与锦阳川产生某种联系与联想。
但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锦阳川里人,却因为锦阳湖的存在,始终有一丝淡淡的酸楚挥之不去。我并非逆众而行,也不是有意让大家扫兴,而是坦露心声:世间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无非是利大于弊,才能与世有功,才能有甘心情愿的付出和牺牲。当千人百众欣赏锦阳湖生态园的美景时,有没有人会想到或者还记挂着桃曲坡水库的修建,耀州人民所付出的代价,以及锦阳川人所做出的牺牲?
桃曲坡水库的确位于耀州区境内,当年为修建该水库耀州人的付出自然也最大。但建成后可以浇灌的土地耀州最少,而且沮河一度因之而断流。锦阳川从上游到下游原有的自流灌溉水浇地变成了旱地,不得不靠打机井来维持。缺少长流水的沮河,就像缺奶吃的孩子,变得干瘦干瘦,锦阳川也因此风光不在。
也许是国家意志,也许是民众具备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德,没有人敢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并非没有怨言。但即使有,也比屁还淡。
后来铜川缺水,桃曲坡水库变成了水源地,耀州区虽无需饮水思源的感激,但费用还是少不了要交的。最近这些年锦阳湖建设的越来越好,风景如画,成了旅游热点,但耀州人入内同样得交门票。大约游客们并不在乎这里的收入到底归谁,只要看着爽目、玩的尽兴便心满意足了。但我这个顶倒墙的倔脾气总是改不了,一提起锦阳湖就难免想起了锦阳川,总觉其中有那么点此消彼长的亏欠。
当然往大的说,锦阳湖也可以认为是自己的家乡。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只要到了那里就会沉醉其中,乐不知返。所以又告诉自己,让许多如烟的往事随风飘散吧,别自寻烦恼。这日子总是越过越好,应该潮起来快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