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挺吃力(2)
我听说过很多人对学校教育的不理解,提出学校教育挺吃力,当然更要注重家校合作携手齐努力。
比如有人一边抨击教育制度,控诉应试教育,一边“自己不得不”逼迫自己放学后、双周日把孩子亲自送进辅导班。然后,翻过身行来指责同样难以是被动者的同盟军——学校、教师,另一方面指指点点“骂制度”羡慕某某外国教育。其实,制度的更正、修订真的不是一蹴而就,更不应该盲目行动,而就应是慎重行事。外国教育与中国教育都不完美,但一定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需要我们政府、社会、教育系统、人们一起来反思深思、检查检讨、修订修正……
做我们能够做的,现在就要去做。
比如,家校携手一起来多多了解孩子、学生。因为我真的发现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就不能够理解更谈不上有效帮助。咱先不说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规律,只是学着学会沟通就很重要——比如亲子沟通、师生沟通、与他人沟通、自己与自己沟通。什么意思,家长、教师应该先是沟通专家,从学着学会倾听善于聆听开始,与孩子、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惧,孩子们同样而且更丰富;成人遇到困难畏难,孩子们同样而且更突出;成人愿意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孩子们同样而且更甚至。
怎么办?家长主要“要孩子”——多在孩子做人、成人上下功夫。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而不是只要“成绩”——每天都是絮絮叨叨说自己是好意“为了你好”,作业作业作业、分数分数分数,小学初中到高中、天天月月年年,单调机械说教唠叨。其实,一点效果都得变弱、消失,直到孩子们听不见、懒得说、不会做。教师主要“育人教书”——研究育人为首、理论联系实际、学法教法、趣味有意思,不是简简单单说教课摇身成为“理想导师”为人师表。一句话,家庭教育提高艺术,学校教育提升水平“技术活儿”。
还记得家校一致性么?就是不能“两张皮”。家长仍是家长,老师仍是老师才行。什么意思?鼓励支持我们一起来做孩子们的朋友。但是,不能忘记“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我们就得做的高高在上,是他们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榜样、楷模!
不信大家看看自己的周围,很多的孩子、学生不良行为来源于家庭学校,效仿家长、教师。有的家长只是一味要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己从不学习;有的教师晋升职称考试“做小抄”为作弊精心准备;很多家长只要求孩子诚实无欺,自己却说谎话不避讳孩子;很多教师要求学生教室里干干净净讲究卫生,自己的办公室不动笤帚不拿拖把……
也是一句话,家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家长作为,学校作为,然后家校携手合作,每天进步一点点一起来,别让学校教育太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