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事散文

那年冬季秋意浓——香园游学记

2023-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唐迎宸
成都香园茶歇

一提起四川,就令我想起这段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一提到这段话,就令我想起“成都”这首歌。

一提到“成都”这首歌,就令我想起了“香园”。

一提到“香园”,就令我回味起火辣辣的川菜……

在中国,乃至海内外,一提到川菜,众所周知,几乎火遍大江南北。其品种丰富,味道独特,自成一系。国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个比较有名望的川菜馆。

川菜有着“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又多以咸、甜、麻、辣、酸、香、鲜、苦等味多见。

由此演变出来的味型之多,居各大菜系之首。

据统计,川菜大概有24个味型:家常味、鱼香味、麻辣味、怪味、椒麻味、酸辣味、煳辣味、红油味、咸鲜味、蒜泥味、姜汁味、麻酱味、酱香味、烟香味、荔枝味、五香味、香糟味、糖醋味、甜香味、陈皮味、芥末味、咸甜味、椒盐味、茄汁味。

自古以来,川菜就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

       

而提起素食,近些年来,人们或许并不陌生。素食浪潮也已悄然走进了很多人的饮食菜单里。

素食,不单单是如以往被年龄大的,一些有信仰的人们所青睐,更有很多的青年人、儿童们都喜欢上了各式各样的素食。甚至有很多厨艺精湛的师傅们,已把素食演变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工艺品”,味道鲜美、造型特异、营养丰富。

素食不再是人们以往印象中的“简单菜品”——萝卜白菜等,不再是一些清汤寡水的瓜果蔬菜……

素食产业仿佛已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产业链,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理念、一种新兴食尚。

而食素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有时也有些人戒食蛋奶制品、五辛类食品和蜂蜜。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素食指的是禁用动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的寺院菜、道观菜。(这里的“五辛” 也叫“五荤 ”,指五种有辛味之蔬菜。如葱、大蒜、藠头、韭菜、洋葱等)

       

在近些年,素食者也不再是一种宗教信仰或是什么主义,素食者也没有道德优越感。其实,“素食”不是目的,“爱”才是……

食素只是一些人选择了一种,他们自认为的,这或许更有益于他们自身状况,或许能够更多尊重其他生命(或者是不忍残杀动物)、或许是为了支持某些环保理念、或许是为了节约某些物质与能源、或许是为了敬畏大自然的一种饮食习惯而已。具体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川菜和素食结合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大概人人都吃过那道著名的川菜——麻婆豆腐,而此菜是正宗的川派素食的代表。川菜在各大派菜系中首屈一指,而川派素食会不会也是位居各大素食菜系之首呢?

       

由一种很殊胜的因缘,我于多年前,接触到了某些素食餐厅。又因一种很难得的机缘,我于2017年寒冷的冬季,去四川成都文殊院香园,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素食公益学习培训班。

在香园那里,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风俗文化,让我感受到了那里的,人们的善良、包容、欢喜、礼节。感受到大家工作时都充满了:热情、豪爽、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那里所获得的感悟与体会,是和以往在校园和工作单位中,所获得到的不一样的领悟。

       

起初,在我去香园学习之前,也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毕竟离东北那么远,我又没只身一人离开过家,去那么远的地方,并且还要在那里待那么久。

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一切又是充满着未知。并且我那时不知道吃素对身体,到底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毕竟改变那么多年的饮食习惯,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被教育到要:“多吃肉,不然容易营养不良。”

在刚吃素那段时间,我还特意自学了一些健康管理与营养学的知识。一是为了探索通过饮食,能否改善各种慢性疾病;二是为了看看素食对于身体,到底有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

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发现大部分营养老师也都建议:要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还一个劲说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其实是很不正确的。我一看,看来少吃肉的大方向,还是正确的……

不过,那时候,某些老师还是建议要少吃肉,并没有说可以不吃肉……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从以前的肉分量多转变成吃少量肉,并且还增添了素食板块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哪个官方文章说:吃肉是有害的。所以,我也是越学习反倒是越迷糊了?到底吃素“好还是不好呢?”因此心中充满着诸多疑惑……

而香园又是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会不会在那里能找到,我想要的诸多答案呢?

当我走进香园的一刹那,静立在香园的大门口,所有的疑惑仿佛都解开了?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那里面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古香古色的建筑。那里面的人们的脸上,几乎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到处一片祥和的景象……

我仿佛就突然间猛的,从一片喧哗闹市,闯进到了另一个世界中,——先暂且称之为“世外桃源”。

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凉、明朗。透过大门口的屏风,我看到了整个园子里的欣欣向荣,看到了整个园子里的优雅淡然,看到了整个园子里的静谧闲适。

那里的冬天到处依然是绿油油的花草树木,这与我们那寒冷的北方冬季,到处是光秃秃的树干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北的冬季,常常是四处一片静寂,仿佛安眠入睡了一般。而那里的冬季,却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秋意浓浓。我也是那时候,平生第一次在冬季看到了那么多的绿树,真是刷新了我以往的那种狭隘的世界观……

这或许就如同一个寓言故事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前我在一个井底看到一片蓝天,以为那就是整片蓝天了,待到我跳出井外,却发现还有更广阔的蓝天……而以前的我竟嫣然化身成了一只“井底之蛙”。

门庭

在文殊院香园,我认识了很多厨艺精湛的老师们,认识了很多,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非常勤恳的师兄们。我看到了很多,以往不曾见过的蔬菜品种。

因为之前在北方的生活中,我仿佛与生活有些脱节了一般,平日里不见烟火,只关注金钱、分数、成绩……

在那里,我更切身的体会到了生活中的一物一事,与那里的“大自然”深入的融合在一起。我甚至后来有回都突发奇想,用园子中的竹叶、黄瓜、豆腐,做成了一盘凉菜,切身体会到了自身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融合感。这是与以往在繁华的大城市生活中,所获得到的不同的体会与感悟。

我做的熊猫豆腐

有时候,放慢自己的生活步伐,细细的体会生活,得到的不单单是闲适的人生,更是回归本我、找到真我的能力,更是获得了自身的体悟与内心的灵动……

       

而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香园将近数年,但是仍对那里的环境氛围流连忘返……那段记忆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内心,久久也挥之不去。

尘庐院外栅栏墙

这里真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真的很感恩上天赐予我的,这次游学经历,也很感恩所有热爱这里的人们,对这里的护持与奉献!

尘庐建筑物门口的一角

当我们爬到尘庐的顶楼时,看着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顿时有种: 外面市井喧闹,唯有此处怡然自静的感觉……

尘炉大楼

那时那景,于是,我都不自觉的作诗一小首:

尘庐之境悠悠然,

四处喧闹惟自安。

闲暇寂静品品茗,

心中悟道当久远。

尘炉夜景/欧阳师兄摄

尘庐的夜景更是美甚:

寂静优雅翩翩,

抚琴低首弄弦。

若高山流水兮,

如闲云野鹤般。

听琴音悠扬至,

待佳人欢喜归。

来到这里的人们或许,不单单是为了品尝素食,更是为了给自己的内心,放个假,洗去内心的“尘埃”,从而缓解平日里紧张的心情……偶尔为生活充充电,希望自己日后的人生道路,走的更加顺利和久远……

热闹的香园

我本来是打算去学习素食的,因为那段时间,我对于素食有种莫名其妙的兴奋与执着……仿佛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了,一种是吃素的,一种是不吃素的。一遇到吃素的人,我就有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仿佛是找到了“组织”般?仿佛是遇到了“久别重逢”的友人们一般……(而我日后觉得,其实这种想法稍微有些偏颇,因为并不是所有不吃素的人都是远离“良善”的,有时候,吃素不是目的,亲切暖心的“爱”才是难得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人吃什么,而对他人产生过多的分别心。)

而提起我吃素的原因,说起来因缘却很微妙……我是多年前有天吃了几块牛肉,然后晚上梦到家里的姥姥突然失踪了……

我在梦里化身成了一个小孩,屋里屋外寻找姥姥,可是到处未见踪影……

而其他人却没发现姥姥不见了,还在屋里杯觥交错,大吃大喝。在我迟疑姥姥去了哪里的时候,突然看到她竟摔晕在外面的旱厕,四脚朝天的躺在茅坑里面……

那个茅坑大概能有一米多深的井那么大。我一个小孩子勾不到她,喊她的名字也没有反应。于是我就急匆匆跑回屋里,喊大人们赶快出去救人。

结果在梦里我和大家说话,让大家出去救姥姥,可是大家却听不到我的声音,也仿佛看不到我这个人,仍在那里吃吃喝喝不停歇。

我仿佛和大家不在一个空间,后来我一着急,急火攻心,哭喊大叫的竟变成了哑巴。

情急之下,我突然灵机一动,就在纸上哗哗哗的,写上几个大字:“姥姥掉厕所里了,大家快去救她!”这时,大家看到了我写的字,就猛的突然清醒般,然后都立刻停止吃吃喝喝,飞奔的跑了出去……

大家三下五除二,把姥姥从臭气熏天的茅坑里面拉了出来。然后开始实施一顿抢救……看着躺在地上、昏迷的姥姥,大家连哭带嚎的,嗷嗷喊,我更是哭的撕心裂肺……

大家都不想让和蔼可亲的姥姥就那样没了生命,匆匆离开了我们……可能是我们的愿力感天动地,突然姥姥被我爸往她的肚子那块浇点水之后,竟奇迹般的突然吐出一口气,咳嗽一声,又活了过来……

梦里的场景是那么的真切,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整个抢救过程既火热又匆忙……

然后,我梦醒。于是我就换位思考下,觉得我吃了动物的肉,动物会不会也与它的家人们经历过一场场生离死别?我吃了动物的肉,它会没有生命的?而我不吃动物的肉,我却仍然可以活着,那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口腹之欲,建立在以牺牲其他的生命之上呢?

所以,从第二天开始,我就决定不再吃肉了,特别是牛肉……虽然曾经牛肉干是我的最爱……(而在日后的实际生活中,姥姥确实是得了一场病,在紧急抢救之后又活了过来,而肝上却莫名其妙的出现了“积水”,之后又因为去除“积水”,多活了几年,享年101岁)

自从决定吃素之后,我就经几位朋友介绍,看些素食相关的书籍。有天我突然看到一句话:“能够开素食餐厅的人,是需要修得好几世福报,才可以的。”

于是,我就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很多人都曾经莫名其妙的冲我说过,说我是一个很有福报的人,虽然我不知道福报是什么意思,那我要是开一家素食餐厅,能不能行呢?”

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了解,那时候,那年月,素食餐厅虽然如雨后春笋般,开了一家又一家,但是能够长久的却很少……

毕竟很多素食餐厅几乎都负盈利。我的资金又不是很充足,自己一个人都难以养活,又怎么能萌发那种,很浩大缥缈的想法呢?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因为种种机缘,知道成都香园有个培训班,于是就特别想去看看。又因种种内外因素,在我决定不吃肉之后的一年多,阴差阳错的在成都的冬季,才去了那里学习……

那时那刻那地,到处都是银杏树的影子。满大街的银杏叶都黄了……有天我和同学们在成都的街边走,一棵百年银杏树竟突然被风吹动,它不停的摇曳着树干,一下子掉落了一地的银杏叶。

那场景,哗哗哗的,一大片叶子们飘飘洒洒的落下,刚刚不偏不倚的飘落在了,我们这一群人的身上……那种感觉很是微妙,觉得那树仿佛“认识”我们似的?它是在用它那特有的方式,来向我们表示“友好”,并且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本来打算是去香园,学习一门独特的饮食烹饪技巧,想着怎么能够做出来,美味可口的饭菜。希望日后大家通过我做的饭菜,从而去爱上吃饭并选择去吃素。

而我以前其实最不爱做的事情,就是做饭菜。可自从学了营养之后,发现外面很多的食物,貌似都不能吃了?只能靠自己来掌勺烹饪,很多老师都说:“最好的药房其实就是自家的厨房。”可见好好的做饭菜,好好吃饭,竟是如此重要?

而那时候,家人们吃了我做的菜,都说不好吃,说我做的清汤寡水的。而开素食餐厅,也仅仅是停留在想想上面……

“谁来掌勺做饭菜啊?”

“做的饭菜能好吃吗?”

“又有多少人能来吃呢?”

“开素食餐厅能挣到钱吗?”

“为啥要开素食餐厅呢?”

“也不能全凭情怀吧?”

“做餐饮的多辛苦啊?”

“能关照过来那么多顾客吗?”

而且开素食餐厅这个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头脑发热、想做就能做的事情……并且最关键的是,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零。

而后来我发现国内好像还有其他的很多素食公益培训班,可是我最终决定去那里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因缘在里面吧。因为在我还没去那里的时候,我就曾经梦到过去了四川,并且在梦中看到了一尊大佛,那尊大佛金灿灿的,亭亭屹立在青翠的高山群之中。后来我问一位山下的老人,他告诉我说那里是乐山大佛……

而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原来我国还有一个那样的地方吗?(我初中时候的地理没有学好,并且也不了解国内诸多景点)

或许,也是由此因缘,才在冥冥之中被安排好了一切……

到了香园那里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学习的不单单是食物的制作,还学习好多好多的课程……我突然觉得简直是“赚大了”。并且那里的课程也不是骗人的,大部分都是很有质量的,都是被老师们精心设计安排的,都是充满着爱意的课程。

那里不单单教会我们做饭菜等等,更是教会了我们如何踏实的生活,怎么去做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刚去到那里的时候,在几位师兄们的带领下,几乎参观遍了那里的每一个角落。我深被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文化气息所感染。那里的一切都仿佛似曾相识,随处充满着“优雅”“整洁”“闲适”“静谧”“禅意”……

香园园中的一角 咖啡厅 尘炉 长廊 心香楼前侧影 长廊一角 大门口免费奉茶处 奉茶牌 门口“味觉铭”和茶几 门里门外走廊 尘炉中的品茶喝咖啡处 茶亭一角 好茶和部分品茗杯 咖啡吧台右侧 吧台左侧 自助餐厅的大厅一角 抄经品茶室一角 粗布棉麻衣一角 挂画 备餐间

还有很多的美景,及室内的各式亭廊,我就不一一展示了……那里的每一处设计,几乎都充满着禅意……

师兄们在举行试吃活动

每逢晴空艳阳高照时,香园的前院都是热闹非凡的。有些师兄们会举行一些活动,以此来让大家免费品尝素食。

那时的院子里,有来来往往品茶的客家人,有一些退休的大叔大婶们。大家在这里不单单是品茶,更是享受这里静寂的茶园生活。大家品茶、观景、聊天,晒晒太阳,好不惬意,家人们共坐、畅谈人生……

自娱自乐的孩童

亦智师父说,很多来香园的人不单单是为了饮食而来。有的是在洽谈各项业务的,很多的大生意买卖,都是在品茶聊天中,轻松愉快的完成的。

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不单单有些生意人去那里,还有很多的父母带着孩子们来。那里还有一些老人、青年人、中年人,还有一些修行中的出家师父们。

那里有些人是来吃素的,有些人其实并不吃素。有些人在香园里点茶喝喝,有些人却自带一些好吃的,大家在那里像郊游似的,边聊边吃自己带的食物。到处一片欢声笑语,最后大家走的时候,还不忘收拾自己产生的垃圾。

去那里吃饭的人,有些人是虔诚的佛教徒,而有些人貌似并不信佛,但来到那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莫名其妙的很有礼貌。也很尊重那里的环境氛围,很爱惜那里的一草一木,大家都自觉的变得很有品味,那里很富有包容的精神……

看到侃侃而谈、秩序有佳的大人们,和自娱自乐的孩童们。我顿时觉得能够生活在那样地方的人们,或许也是很大的幸运?

我想,这样的文化教育,好过给孩子们,上各种各样室内的、天马行空的补习班吧?

这样繁华热闹的冬季,和我们东北那边真的是不太一样……

师父的背影

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我抓拍到的一位师父的背影照片。那时那刻,我在到处“拍”“拍”“拍”,一下子,不知怎么的,竟然把师父也给拍进了相册中……

不自觉的我又想做诗一首:

外界纷扰炊烟起,

误入青草碧莲台。

此处芊静尘不染,

回首相望树中燕。

不知道这位师父在想什么呢?不知道这位师父在看什么呢?生活中有些时候总是很奇怪,以往不曾见到过这种的景象,即使是在梦中,或者电视机前看到过,或许听说过类似的场景,但是在自己的内心里,还是会有很空洞的感觉,并不会觉得怎么样。仿佛只是听听热闹,看看热闹罢了……

可是,一旦自己身临其境,却又是一种很不一样的体会。整个人的身体乃至内心,都会被一些美好的事物,和情感所包围着。然后,内心仿佛不停的澎湃,人就会莫名其妙的每天几乎,都处在满心欢喜与愉悦之中……

洋洋洒洒的落叶

我们刚去那里的时候,每天的必修课是清晨时扫院子。我们分两个小组,轮着每天清扫那里的落叶与垃圾。大家都很自觉的,遵守这项规定,而有的师兄几乎天天都来清扫。

我们扫着扫着,几乎都扫出了“最高境界”,觉得我们不单单是在扫垃圾,我们更像是在扫我们自己内心里的“尘埃”。“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落叶自成一景,洋洋洒洒。飘下的落叶,不知是被哪些师兄们,给扫成了这个样子……

那时候,天还蒙蒙亮,我是第一个到的那里,一下子就被我给抓拍到了……

心香楼前

“爱心”与“心香”交辉相映,给人的内心带来了阵阵暖流。那个季节,满院子的银杏叶都黄了,有师兄说,那个季节的香园,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时光。

飘逸与自在/欧阳摄

香园里的每一物,似乎都充满着灵性,那里还散养着几个小动物,据说它们大部分,都是被人们放生到那里的。

那里最多的小动物,除了自由的飞鸟,就是小猫们了,还有一只到处乱跑的大公鸡。

大公鸡一看到有人,从它身边走过时就会匆匆跑远,并“叽咕咕”的叫着。每次我路过大公鸡的身边,都会向它开心的打招呼摆手。而它就像自我防备似的,立刻哗哗的嚓嚓着两只小腿,麻溜的跑向旁边的树丛中了。边跑还边呼散着两支小翅膀,身子左右晃悠的摇摆着,嘴里发出咕咕咕的叫声……

可能是怕我摸它,或者抓它?看到它匆匆跑远的样子,我就在后边哈哈哈哈的大笑,觉得它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一个惊慌失措的、可爱的小宝宝。

然而记着在我学习完课程,准备离开香园的那天早上。在我上最后一堂早课的时候,却听到大公鸡一个劲在屋外,叽勾勾的叫着……

(以前的早课,它从来没有来这里叫过。)它仿佛一直待到我上得课,等我从屋子里面出来……它看到我出来之后,才突然停止叽勾勾的叫声,然后噗散着几下翅膀,“瞅”我一眼,然后就径直的、匆匆的,从房子旁边的小路溜走了……

虽然我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也不知道它那天是怎么了?但我想,或许它早已经认识我了?这么多天的接触,它早已把我当做了它的朋友?难道是它知道我那天要走?才特意来瞅我最后一眼?它是在用特有的方式来向我道别?

这里还有一只小花猫似乎很爱听“佛歌”,院外只要一有佛歌声传来,它就会立马停止一切活动。东张西望,循声而去,身子轻盈飞快的跑着,跑向传来声音的地方……

有一次,我因为好奇,也跟着跑了过去……可结果眼前的一幕场景,顿时让我的内心为之一颤……

香园外的大马路上,走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其中有位中年男子,坐在一个自制的滑板上,下肢双腿高位截瘫。看他穿的衣服干净整洁,但是洗的发白铮亮,一脸的淡定、从容与坚强。腰上面系了一个腰带,腰带上挂了一个放佛机,而刚刚传来的佛歌声,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男人像滑旱冰似的,双手用棍子支向地面,向后方一挺一挺的,然后滑板一步步的向前滑动。男人的手划一下地面,板子就向前挪动一步……那种场景,让人看了,眼圈红润,顿生怜悯之心……突然觉得人生无常,人能够好好的、健康的活着,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小猫就趴在香园的大门口,我就站在小猫的旁边。那位中年男子在我们的眼前滑过,小猫静静的瞅着那位男子,小脑袋瓜子随着男子移动。我也静静的瞅着那位男子,视线跟着男子移动……

不知道小猫当时在想什么,我当时看得那是泪眼朦胧……那时的内心仿佛是“波涛翻滚”“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后来,听说,原来那位男子隔断时间就会到旁边的文殊院烧烧香拜拜佛,而几乎每次腰间都会系个放佛机,走到哪里,佛歌就放到哪里。大家也不太清楚那位男子,到底是怎么成的残疾人……

而那只小猫几乎,每次听到那些悠扬的佛歌,都会跑到香园的门口,然后趴在香园大门的门槛上,静静的等着那位男子路过,静静的看着那位中年男子。待到那位男子远去的背影,再也看不到的时候,它才又跑回到香园的院子里……

略有所思的小猫咪

小猫仿佛是园子里的信使,也仿佛是那些人的守护者。有时候它在人群中飞快的穿梭,有时候它趴在露台上晒晒太阳,有时候它追逐其他的小猫们,有时候它用嘴咬咬花花草草,有时候它还伸伸懒腰撒撒娇……而它貌似还很喜欢我给它按摩?每次当我遇到它的时候,我都会试探的在它肩膀上按几下,然后它好像还很享受似的,会很放松的伸伸胳膊……

小猫咪:兮兮

看看这懒腰伸的是不是很有智慧?

当然了,大家还为这只充满灵性的小花猫起了一个很充满“智慧”的名字,叫“嘻嘻”,(也不知道我写的对不对,是音译。后来有位师兄说是“兮兮”二字,兮兮复兮兮的兮兮。)

哈哈哈哈……这名字起的,是不是很有文化,很妙哉?

素食宣言牌匾

香园不单单有各种茶和茶点,有咖啡,有各种饮品,有火锅自助和川菜自助,有高档包间,有位餐,也有抄经室,书法间,色空鼓、古琴等乐器,还有插花、陶艺……琴棋书画乐茶花等等俱全。

尘炉中的茶室 静谧的茶室 整洁的茶室 古琴

这里也似乎囊括了,很多艺术上美好的事物,几乎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各个都身怀绝技……

当然了,在香园里面,乃至文殊院里,还有一位“神秘人士”——宗性法师。随处可见他的笔墨,却并不会轻易的见到他本人。常常是未见其人,先看其文……

这篇他写的《素食宣言》,曾经深深的打动了我。特别是文中的下面这几句话:

“素,具质朴简洁之内涵,吾国传统人文领域崇尚之,昔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佳句传诵,此可见国人奉[素]之遗风焉……”

“自他不二本无差,素心利物遍天涯;人人躬身行大道,太平洋开太平花。”

在没去香园之前,我也是偶然通过一篇素食文章,看到的这首诗。当时特别喜欢这两句词:“素心利物遍天涯。”“太平洋开太平花。”

那时候觉得能写出这样诗词的人,必定是一位有着“大善心”和“大情怀”的人。

到了香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首诗,竟是出自宗性法师之手。

后来有天在文殊院的大殿前,有幸见过宗性法师。远远的望见他站立在大殿前,身穿袈裟。清秀的面庞,端庄威仪,一脸的正气、睿智与慈爱……他的身影竟是那么的熟悉,仿佛“似曾相识”……没想到宗性法师竟然是这么“年轻”的法师?

以往吃素食,很多人会认为,那或许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认为那是属于自己的事情。或许是因为信仰,或许是因为慈悲,或许是因为身体,或许是因为环保,或许是因为好奇,或许是某些人认为的,可以与其他生命减少些怨恨牵绊,从而会获得更多所谓的自由?

但看了此文,我却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吃什么或许不单单是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了身边的一切众生。

尘炉楼下的小院子

举头三尺有神明,或许每个人来到这个人世间,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而我,

而此时此刻正在看此文的你,

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吗?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将到哪里去?”

是每个人一生都该探讨和明白的问题。

正是在那时,

我突然觉得人生的道路,

任重而道远……

饮食或许早已超脱了,

它所蕴含的食物的表象,

而具有更深远的指导意义。

些许茶器

生活赋予我们,

有时候是有太多的惊喜,

有时候又有种种的磨难;

有时候又有太多的无奈,

有时候又有种种的收获。

但是无论曾经遭遇如何,和即将会遭遇到什么,生活的车轮还是在不停的运转着,不会因为我们所有的遭遇而停止。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

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变化发展中的……

池中莲花

香园的一草一木,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不晓得池中金莲为谁开……

波光倒影总相依,

恰似菩萨坐莲台。

叶入浅水又一界,

依依兮兮终相逢。

非常喜欢莲花,不单单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更是因为它或许自带因果,直通“三界”。花朵开在大气中,茎叶深着入水中,根部深藏于土中,莲花的每一处都是宝贝,既可欣赏,又可品尝……

香园的文化,

不单单包含了素食,

不单单包含了茶道,

不单单包含了香道,

不单单包含了插花,

不单单包含了陶艺。

她更包含了一种人生态度,

包含了一种人生价值,

包含了一种处世之道,

包含了一种信念的坚守。

我们在香园的时候,偶尔会得到师父们的开示,虽然我那时候并不太懂,什么是开示?也不太明白为啥要开示?后来,我觉得或许应该就像老师在向学生们讲些人生大道理……

每次大家都洗耳恭听,满心欢喜,听师父们讲话。而师父们或许很在意语言的力量,常常是话不多说,一语成箴,常出禅意……

有时候,突然间,听到师父们说的某些睿智的话语,常常会如醍醐灌顶,似乎句句都蕴藏着禅机,每句话都有意味深长的内涵。听了师父们的某些话,从而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去珍惜当下,勤恳踏实的工作和生活……

特别记着,亦智师父说的:

“认难认之事,要有力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无言;

行难行之道,要有信无惧;

忍难忍之忍,要有容无怨。”

我也是揣摩了好久,在这些年的工作生活中,才好像略微明白了一点,师父所要表述的意思……只是大道理易懂却难以行持……

还有一个现象是,在香园那里,几乎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对出家师父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尊敬。每逢看到出家师父们,大家都很有礼貌的向师父们行礼。

当时我就很奇怪了,为什么那里的人们,仿佛和我之前遇到的一些人们,不太一样呢?我之前遇到的一些自称信佛的人,常常也会关联到什么信大仙的,信各种什么教的,一般的信众那可是啥都信……哗哗哗的,神乎其神,算这算那的,各路神仙,各显神通的感觉?

大家烧香拜佛几乎都是为了自求自身自家福报……不是求财就是求功名的……不是求子就是求姻缘的……不是求健康就是治病的……不是求这就是求那的……大部分人都是有所求……常常是无病不求医,有病乱投医的感觉?有时又是无病乱呻吟,每年每时卜一卦?很明晃晃的“封建迷信”?所以我常常是避而远之。

不过,或许也有些许高人们,仿佛真的是有神通似的?能把你曾经发生过的事,和未来的事说的差一不二?这点,确实也挺神乎其神的?好多人都被整的“一愣一愣的”。

但是在文殊院那里,仿佛大家都不是那样的心态?大家都是有空就去听经闻法,并且很多活动都是免费的,从不讲究神通、特异功能什么的。大家只是在默默的学习古典经文,然后和师父们学习经中要意,通过研习经文来指导现实生活。难道这些都是和那里的环境有关?

之前四川汶川大地震,所谓影响深远……人们或许只有在经历过一些苦难,才会对生命更加的珍惜?才会更加的敬畏大自然?才会更加关注心灵上的成长?才会更加尊敬有德行和慈悲的人?

香园和文殊院里的师父们,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原来出家僧人们不单单是,只会念念经咒,拜拜佛。他们几乎各个博学多闻,多才多艺,慈悲良善。为了更好的弘扬佛法,与时俱进,他们也用笔记本电脑来讲经说法。

他们或许比一般人付出的更多,也比一般人放下更多的尘事,为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孜孜不倦的追求不一样的人生……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瞅那里的每一位师父们,都有种似曾相识,很眼熟的感觉……很多字画也仿佛很熟悉,特别是在大殿中,康熙写的那副毛笔字:“空林”二字。瞅着,更是特别的亲切。

有天,偶然间看到一位师父雕刻的小虾,我便随手拍照纪念一下,这只小虾瞅着是不是很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的小虾

老师们有时候还自己做酱油,做茶叶,做陶器,插插花,研究创新菜品,做零食、糕点等,写写毛笔字、画画画……几乎每天都忙的不亦乐乎。

还有令我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在腊八节前夕的那段时间,制作腊八粥和施粥的经历。腊八节前夕的那段时间,香园、文殊院从四面八方,来了好多的志工、义工。大家提前好多天,就开始准备好各种食材,并且都积极的勇于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实在的,我还是头一次看到那种场面,第一次参加那么盛大的活动,第一次为了某项事情,而黑白颠倒的、不辞辛苦的劳作。

说来也奇怪,虽然我那时候真的是很累,刚开始似乎还有些许怨言与不习惯。因为熬夜一宿宿不睡觉,几乎一宿都在不停的干活……然后白天睡觉。那里的气候还有些潮湿,屋里没有暖气,只是吹空调。屋里那是冰冷冰冷的,这点让我这个东北人,着实很是不太习惯。

但是猛然间,有天,我被周围所有的人感动到。那天,老师很关切的问我们:“感觉累不累?适不适应?”大家都一口同音的说不累,只有我在拼命的点头说累。那时那景,突然觉得自己好尴尬……我在心里还纳闷为啥大家,刚刚在那里还调侃昨夜的劳累,现在又说不累了呢?为啥大家都不说实话呢?哈哈……后来发现原来大家那是:善意的谎言……

看到大家都积极热情的付出所有,不辞辛苦的制作腊八粥,很多人都是从五湖四海远道而来,并且特意来参加这次殊胜的、制作粥的过程。

有位师兄说:“要干就要满心欢喜啊,不然的话,就要好好的休息,不要干了……”我想,也是,干就要好好的干……还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在夜里忙活的大家

免费发粥的时候,文殊院里又排了,好长好长好长的队伍。那场面,真是浩瀚至极,简直令我为之震撼……

队伍的一角 在雨中排队的人们

那时候的我真的真的,是被大家那种不辞辛苦、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所触动着,竟也突然莫名其妙的兴奋着,干劲十足……

想当初我是一个最不能熬夜的主,而在那段时间里,我竟然也能做到通宵达旦。因为我们住在院里,离的近,所以我们就负责夜班的工作。而其他一些远道的志工们,就负责白天的工作……全天候机器都在不停的运转,大家都在倾其所有的,去制作腊八粥……

满心欢喜的宽师兄 又完成一桶粥的制作 埋头苦干的大家

大家都满心欣喜的、孜孜不倦的干着夜班的工作。而那段时间,我也是忘记了腿部的新伤旧痛,虽然那时候每天也有点劳累,但是却异常的精力充沛。

两个字形容就是“兴奋”,四个字形容就是“极度兴奋”。大家的心,都拧成一股绳。大家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到,那健康营养美味的腊八粥,而努力的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厨房忙活的我们

大家各有分工,每一个人都在仔细、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忙的不亦乐乎……

我之前在家几乎都是饭来张口,很少做饭菜……偶尔喜欢吃什么了,就去饭店一点,现成的饭菜不一会儿,就被热气腾腾的端上桌……什么炒饭、盖饭、份饭,什么炒面、盖面、汤面,什么汉堡包、薯条……

我在那里学习做饭菜,纯属赶鸭子上架,厨房的各种事情,大部分都很陌生,几乎都是现学现练……那时候想想曾经还想开素食餐厅,真的像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一个最不会做饭菜的人,突发奇想的“怪点子”?

通过这次熬腊八粥的经历,厨房里面一套的加工流程,我貌似都经历了一番。深知餐饮业的辛苦与劳累,好好吃饭很重要,吃饭前的加工过程那是更繁琐、更加重要。干净、整洁、卫生、营养……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

这次熬粥的过程,嫣然像是师父们把一个食品加工厂给搬进了香园里面……

亦乐师父还说:“以前熬粥的时候,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人,今年,简直是有史以来人最多的一次。”

大家和最后一桶粥合影

这是我们熬好的最后一桶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凑到一起,留影做个纪念。纪念这个充满意义和殊胜的时刻,有一种“战役胜利”的自豪感……

分羹时刻

最后制作好的粥,真的有一种甜甜的、暖暖的、家的味道。

亦智师父为了感谢我们大家的辛苦付出和完美收官,大半夜的为我们做夜宵。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他亲手做的酱油炒饭和糖块。

起初我觉得做酱油炒饭,简直也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吧?然而有位师兄就和我们说,师父做的酱油炒饭很特别,因为酱油是师父自己做的,炒饭的味道很不错的,可以试下。

于是我就怀着好奇与忐忑的心情,试探着尝了一口……待到我亲自品尝之后,真的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酱油炒饭”……

那个炒饭有种很熟悉的味道,仿佛是儿时爸爸给做的那种,很特别的酱油炒饭的味道……儿时的酱油是那种提着酱油壶,自己去打酱油的酱油,小时候提着一大桶打回来的酱油,全家人都能吃上好多天……

而现在市场上面的酱油,几乎很多都是调和酱油,似乎都吃不出来那种,很原汁原味的酱香滋味了……

那时候,让我又想起了姥姥曾经,在她们家院子里做的土大酱,自己用黄豆发酵出来的大酱。那种味道很是特别和熟悉,仿佛是儿时味蕾初碰食物时,第一次遗留的记忆味道,所以记忆很深刻很特别……

吃到这种酱油炒饭,简直感动的,都要“泪流满面”的感觉……

因为米是好米,酱油又是师父自己亲手做的,师父具体怎么做的我就不太清楚了……反正吃了之后,我就是觉得米饭,竟然也会那么的“鲜美”么?

本来起初打算吃一口的我,竟然吃了满满的一大碗……

师兄问我:“好吃吗?”我都在不停的点头说:“好吃,好吃,真好吃!”而在那时那刻,或许我的眼泪,早已不自觉的滑落了下来……趁师兄们不注意,我猛的转过头来,偷偷的抹了下脸上的泪珠……然后继续笑着说:“真的很好吃!”

师父送来的小糖块,我觉得像是在告诉我们:生活有点苦,需要来点甜……希望我们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师父送的小糖块

那个糖块硬硬的,入口之后甜甜的。慢慢的被唾液给融化掉,化在口中,浸入心田……

亦智师父说粥里蕴含着,每一个制作人的爱心,每一粒米都是一粒种子,都是爱的菩提种子。这一碗粥包含了很多粒菩提种子,它会把我们的爱心凝聚在一起,洒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是我们的爱的传承……

一碗充满浓郁爱的热粥

其实,我们在香园学习的前段日子,还有一个必修课是“刀工”。我觉得我的刀工在那边练习的是突飞猛进,虽然我离“小李飞刀”还差得很远,哈哈哈……但是比之前的刀工强了很多倍。

小陶老师在为我们上课

刚开始到那里的时候,我觉得炉灶太大,锅也太大,刀更大,火更大。因为怕火,我迟迟也不敢上灶,在家里也没见过那么大的锅、那么大的火苗和大菜刀啊?!那么多的庞然大物,让我这个门外汉般的柔弱小女子,情何以堪?

有老师说国外的厨师们,一出门要带很多种厨具。而中国的厨师们出门,几乎只带一把菜刀就可以闯天下。

我们天天在练习颠勺、炒豆子,我觉得我几乎都能被那大铁锅给拎起来了?后来,我被很多同学们勤于练习做菜的热情给煊染到,也渐渐的克服了自身心理上的怕大火苗的障碍。我硬着头皮和大家一起操练,慢慢的,渐渐的觉得家里的刀那真的是太小了,炉火也是太小了……

认真听课的大家

有好几位老师来教我们菜品,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大都风趣幽默、善良、正直。但是我发现他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每位老师在做菜的时候,都专注力超级强,对味道都有超独特的鉴别力。

最喜欢我们大家一群人,围着老师,看他们做各种菜品时的那种氛围。

大家看一位老师做菜

老师们被我们围在中间,但老师们一点儿也不紧张,按部就班的做着各种菜式,仿佛眼前的我们不存在似的。到了最关键的步骤,老师们会突然停下来,指点我们一番。老师们在用他们的行动力,从容不迫地来给我们演示一道道菜品的制作过程。只一转眼的功夫,像变魔术似的,很普通的食材便被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

而当我们照着老师的样子去炒菜,如果炒出来的菜的味道,刚刚符合要求并且很可口的时候,他们便会随口说出一句地道的四川话来称赞你:“要(yao二声)得dei——要得dei——”

下面是我们在各位老师们的指点下,做的各式各样的菜品……

每个小组炒两盘 段师兄掌勺,我来摆盘 各小组炸茄条作品 大家创新菜1 大家创新菜2 分小组厨艺比赛 各小组卤菜作品

此时此刻,你应该猜下哪个是我的作品?没想到以前几乎从不进厨房的我,在那里竟然也化身成了一名做菜还算可以的“小厨师”?

鱼香三丝和麻婆豆腐 素食料理示范 浇汁素松鼠鱼 老师示范菜品

还有很多道菜,我就不一一展示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菜谱是固定的,方法也大概因人而异,但百菜百味,或许会因此演变出更多的菜品。

我们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大概也只是学习到了一些皮毛。川派饮食的博大精深,味道独特,估计深入学习的话,要学习好长一段时间。

我们又学习了茶道和插花等等的课程。每一位老师都谦虚而和蔼,并且知识渊博,给我们带来了更唯美的意境和更广阔的视角。

老师带我们品茶

其实我那时候并不太懂茶,可师兄们喝了我泡的茶,还一个劲说“好喝”,真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茶课钰莹老师,给我们上了很深刻的茶课。

她说:“原来好的茶师,不单要有仙气、侠气,还要有骨气。泡茶要合时宜,有思想、有灵魂、有状态。”

教生活美学的大渔老师更是很有意境,简单唯美的花花草草,经过她的小手立马展现生机……

她说:“生活一定是给你灵感的地方。真味是淡, 纯粹自然。食必常饱, 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

她还说:“食讲究:色、 香、 味、 器、 型、 意,其核心是味。”

“中国烹饪:以味为本, 五味调和。‘ 和 ’ 指味的和谐,物性的和谐,以及人体需要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 五味调和之味,味在味之中,以适口者珍,又味在味之外,以顺天生民者贵。”

她还说:“中和”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这是我们大家的作品。

随手一插竟也成景

对于这些花,我也有种很亲切的感觉,仿佛似曾相识……

“梅花香自苦寒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或许,曾经,我随手摘过梅子、菊花……

四川菜品的特色就是“麻辣”,而我们这期的学员都是不能吃辣的主。所以,平日里对于特别辣的菜,我们只能做观望状。

我们做的红油

看看,都觉得好辣……

记着我刚去的时候,吃的第一顿饭,几乎吃了将近2个多小时。因为那边的员工食堂的菜品,简直是太丰盛了,有好多种特色小菜。我初到那里,也不了解情况。几乎每一种菜都未曾吃过,我就合计每一种菜都品尝一下,结果每种都夹了那么一小点儿。

这一不小心,碗里就满满的全是各种小菜,再就着各式各样的主食吃,还有每顿必有的素高养生汤。那个汤,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汤。里面食材丰富,常常有玉米、山药、各种菌菇……汤汁浓稠,口味鲜美。

好像据说那汤是师傅们,特意精心熬制的素高汤,再经过深加工,添加多种食材,熬制多个小时才出炉的。每天汤里面的食材都不一样,几乎每天都能吃出来“惊喜”?哈哈……

可这么猛的吃上一口菜,我就傻眼了,感觉嘴里几乎都要吐火了,真没想到那边的菜不是一般的辣。可还不能浪费扔掉,我就几乎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就着白开水,一边就着主食,一边就着那美味且富含营养的汤,一口一口的把那些菜,给强吞下去的……

估计大家看到我吃饭的样子,还以为我是感动的“流泪”了……

后来,我就慢慢的习惯了那边的辣,因为那边气候潮湿,也是需要常吃点辣子的。

有师兄有天还说怎么突然间发现,我好像是比以前能吃辣的了?或许这就是“入乡随俗”吧?再或者是“潜移默化”的原因……

在香园的学习时光是难忘的,说起来时间很长,又觉得时间转瞬即逝,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里的每一天,我几乎都是充实和快乐的,在这里时真正的做到了,完全放下了身边的一切琐事、烦恼与各种执着。

我们平日里在香园研究饮食,偶尔周末时和几个师兄们,一起去参观成都的几条老街,和那里的露天菜市场。

我们穿梭在成都的老街上,仿佛是穿越到了古代一般,那种感觉恍如昨昔。耳边又不停的回荡着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成都》。

宽窄巷子里边 对面的戏园 夜景 充满烟火气的老市场

我当初好像还真是因为《成都》这首歌,才知道的成都的这个城市。以往对一切充满了希望,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可又看不到身边的现实生活?似乎每天都如高速运转的陀螺,身心不曾停歇……

那时候一直关注成绩、业绩,哪有心情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执着的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在那里,那时那刻,突然一切慢下来,所有的一切静静的回味,竟仿佛又重回18岁。

转瞬间,一切如梦……

那时候,香园里的绿植勃勃生机,仿佛花园一般……

郁郁葱葱的绿植 活泉水模型

我们几个同学随后又自己组织,去了趟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在那里瞻仰大自然的造物,受到了更深刻的心灵洗礼。如果说香园是人造的“仙境”,那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便是大自然的造作。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峨眉山上/欧阳师兄摄

峨眉山,从山底到山峰,各个景不同。爬一次山,仿佛经历了一年四季。虽然对于看惯了雪的我,实在不觉得雪有啥稀奇的。

可在那里,却是不一般的体会,那里的雪晶莹剔透,挂满松枝,远远的望去,和天边的云似乎都是连在一起的。

峨眉山的雾凇/欧阳摄

顿时觉得大自然中的人是渺小的,也感恩天地造物,让我们能有幸与大自然,有如此亲密的接触,我们似乎都融进到了,那无边无际的冰川云海中……

雾凇 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 金顶之上

之后,我们又乘坐小船,远远的观望着乐山大佛。只是那时那刻那景,仿佛又似曾相见,仿佛故地重游?只是大佛似乎被刻上了些许时代的印记……

坐船遥望乐山大佛

我们的旅途也是很愉快的,感恩同行师兄们的陪伴,感恩旅行社的成全……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为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而聚集到一起,这种缘分是很难得的,感恩相遇!

对面的乐山大佛 手指相连—仿佛太阳花

生命因此而更加多姿多彩。感恩所有的缘起,感恩大家的陪伴。多少次的回眸,才换来我们大家一路同行?

后来,我们完成了这场旅行,又回到成都文殊院香园,继续研究饮食。

有时候和同学们去写写毛笔字,做做手工活,看看书,在厨房帮帮忙。

看看我于一天傍晚用毛笔临摹的一幅观音画像:

第一次用毛笔临摹

第一次用毛笔画画,画的稍微有些粗糙。但是我的心是真挚的,希望菩萨能够感受得到……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提供毛笔和纸墨的师兄们!

有一天,我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几位师兄们一起去文殊院那边体验下那边的斋饭。

没想到那天竟然吃到了北方的饺子?并且还是东北那边的常规包法,味道更是超级的赞,那时吃得我内心满满的全是感动。整个身体立刻被浓浓的暖意包围着,嘴里也是甜甜的,饺子特别好吃……有一种很浓厚的家的味道……

吃过最好吃的素水饺

后来听位师兄说,那里的一位主厨师父竟然也是我们东北人,怪不得吃的我是那么的有“家乡的味道”。

还遇到一位女师兄(任师兄),她几乎每天早上都去大殿上早课。非常勤恳、深懂佛理。她平日里穿的很是朴素,干净整洁的衣服下也掩盖不了,她那充满着智慧和善良的气质,瞅着就与其他人不一样。

她一有空的时候,还会去文殊院那边帮忙做僧衣,做缝纫活或者打扫卫生,或者是去听法师们讲课。她的家人们在她的带动下,也都很有成就,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我也是偶然有天去帮忙剪剪线头。我最擅长的就是那个活,因为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缝纫活,我就常常帮助她剪线头。

那时那刻,我都觉得任师兄仿佛“母亲”般,充满着慈爱、勤劳与善良。有天赶上文殊院举行一次活动,大家还做了很多小饰品,我也跟着她们一起做起来。

手工艺品

香园最具特色的养生药膳小火锅,吃了一回,就再难以忘怀那个独特的味道……

底料都是师父们特意调配的,我们吃过的火锅,最后都是光盘、光盘,再光盘……没想到,火锅竟然也能如此好吃?

各种口味火锅

有番茄泡菜锅、当归补气锅、红油锅、菊花锅、防雾霾锅……

每一种锅都有独特的味道和功效。去香园,是必须要品尝一下那里的火锅的。

最好是好多人一起去,那样每种味道都品尝一下?哈哈哈……

我那时候还很惊讶于,几位师兄们对于佛法的,那么迫切的追求。我刚开始还怀有懵懂和好奇的心情,和她们一起去听师父们讲法,但听后立马理解了她们的心理。因为师父们有时候的话语,就像夜里的明灯一般,给人以光亮、启示和方向。

佛法或许是一种人生处世的智慧,并未曾有何封建迷信的成份。或许属于一种哲学范畴?

只可惜,或许是,以往被某些人给误传,而又被我们误解的太多……感恩所有热心善良的、有缘人的帮助与点拨。

有位师父的话,那段时间深深的点醒了我,给那时候执着于盲目的,想追求开素食餐厅的我,当头一棒的感觉?

他叫能慧法师,高挑的个子,经常身穿一席深蓝色的僧衣,戴一副小黑框眼镜,瞅着年纪好像还没有我大。

他看人的眼神里,都充满着慈悲与善良,眼睛清澈明亮,仿佛自带光芒……

我第一次和任师兄去听他的课的时候。就看到他那富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腹经纶的样子,他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嫣然一位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中间休息的时候,他突然走到我的面前,或许因我是那堂课的“生面孔”?他亲切和蔼的问我:“听着觉得怎么样?”

我竟然受宠若惊般的不断点头,微笑着说:“讲的挺好的。”

后来,我想想,或许师父是问我能不能听懂,而我当时却以为他问我觉得他课讲的怎么样?哈哈哈……也是后知后觉了……

据说那位师父平日里,不怎么玩手机微信聊天,只是专研佛法……后来听说,他去了哪个佛学院读研究生了。或许,最难得的,就是“法布施”……

他说:

“于食当量,正确的饮食方法:‘为暂时支持生命而食,不贪爱而食,为修梵行而食,为断除疾病而食,合理饮食。’”

他还说:

“《法华经》当信有时,则心生大欢喜,修行之前,要先是善人。戒是一切善法之梯。”

他更说:

“什么是‘善’?

其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说,

而佛教,按因果规律来说,

①引当来可爱果。

②自他俱利。

③饶益此世和他世。”

觉得这位师父讲课讲的很有深意,说的也很有道理,满腹经纶,有时候还用电脑为大家讲课,板书也写的非常好,文绉绉的……一改以前我对僧人们的看法……原来僧人们也竟然如此有“文化”……

最喜欢文殊院里面的两副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这副对联还是一位小师兄(珍),有天突然带我们去那里看到的,当时就觉得此对联写的简直太有深意了。断句更是很有说道……对人生也很有指导意义……

还有一副牌匾对联:“宗门开觉路,性海露真如。”

牌匾

那时候我就想:“宗门开觉路”还好理解,可是“性海露真如”又是什么意思呢?何为“性海”?何为“真如”呢?

也喜欢紫柏禅师的那篇《示厨文》,特别是其中下面的几段话:

“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

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

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

“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

“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

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

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

“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

“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可见,好好的吃饭,好好的做饭菜,竟然是如此重要……

素食料理 左下角是我做的“果子”

时间转瞬即逝,饮食的道路还有很长很长。自己如法办造饮食,要吃的更加健康,更加营养,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正所谓,人如其食……

转眼间,就到了分别时,临行分别前夕,很多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滚烫的泪珠……后来,我把一首《启程》送给大家,但是,我唱的……实在是还不太熟练,虽然曾经练了好久?歌词都还仍没太记住,于是大家就和我一起唱……

希望我们今日的分别,是为了日后崭新的“开始”……

我荣获的证书

我们经过这段既长又短暂的学习,最终都圆满的完成了“学业”。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我们都是因为素食而在此结缘,或许也会因此而相伴,从而走的更加的久远……

老师和师兄们品尝小菜

我们做了满满一桌子的各式小菜,以此来谢谢各位老师与师兄们在这段时间的热心教导与关照。

我们只是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那些满满的谢意,或许我们做的小菜味道一般,准备工作也做的不尽完善。

我那天也是超级紧张,本来我是负责拍照来着,结果却不会用师兄准备好的相机,后来都凉凉了……

我又临时“串岗”了?哈哈哈……感觉我有时候就像“捣乱”似的,幸亏其他的师兄们应变能力强,总算圆满的举行得“毕业典礼”。

虽然,我们大家离大厨的道路,还有很远很远,但我们想表达的感恩的情意却是真诚的……好多师兄在没举行毕业典礼前夕,就通宵达旦的计划着每一个步骤。用心计划好每一个细节处,并且制作别出心裁的菜肴。

行文的描述或许总是有限的,而想表达的情感却是真挚的,并且总也是行文详述不完的。我们大家,被那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及思路上的指导与领航,内心的受益却是无穷大的。

还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因篇幅有限,就没有插入进来,总之,我们的学习过程,是既充实又欢乐的,获得的领悟也是受益终生的。

川派饮食拥有它独特的魅力,把素食展现得丰富多彩。感恩相遇,或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也能够去多多了解饮食文化,每日一素,每周一素,每月一素?

希望你也能够:因为一个园,爱上一座城。因为一座城,爱上我们的大中华。

让我们在平日里都能够:健健康康的烹饪,健健康康的饮食,健健康康的生活。

让我们的人生道路,都走的更加的久远,更加有意义和美好。让我们更好的爱自己,更好的爱身边的人,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在这里,我觉得我还更应该感谢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某位师父曾说过:“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缘无故来到你身边的,都是来教会你一样东西的。”

更该感谢身边的亲朋好友,是他们在各种机缘下,无偿的支持着我。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所以,我才得以全身心的,在香园深入的学习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况且收获颇多……

也感谢文殊院和香园的管理者们,能够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也有幸去学习那么多实用的知识,增长了很多的见识。

感谢各位师长的教育之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栽培之恩,

感谢亲朋好友的支持之恩,

感谢诸多有缘人的帮助之恩,

感谢所有同学们的提携之恩,

感恩所有……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那时那刻的分别,或许是为了我们日后更好的相聚。就像亦智师父说的:“分别了,那就‘再见’吧。”我们,因缘相聚,因缘而散。

有缘终会再见

通过香园的学习,让我知道了要更好的去生活,更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事。

人生一共那几十载,不能空过时日,应该活在当下。

其实吃素不是生活的重点,培养慈悲心、同理心、平等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时代”,多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减少铺张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爱护各种生物。尊老爱幼、家和万事兴。让我们都为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或许,对于饮食上面的关注与改变,只是人类灵魂觉醒的第一小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希望我们能够与万物和谐共生。

真的希望如宗性法师说的那样:“人人躬身行大道,太平洋开太平花。”

蔬食是真我的自由展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