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能运用到单身青年找对象上吗?
我的好朋友最近又跟我诉苦,父母亲戚整天催:你都25岁的人了,怎么还在挑啊!
被说多了,朋友自己也觉得:高中、大学同学好多都结婚生子了,我原来的规划也是在现在这个年龄结婚生子呀?可现在看来,想成个家,组建自己的家庭,似乎好遥远呀!
我以前都是这么回复她的,先逐个分析别人给她介绍的那些对象的长处劣势,甚至好为人师的建议:综合来看还是A小伙子更优秀,可以重点与A小伙子聊。
末尾总不忘来一句:你还这么年轻,千万别着急,你这么优秀,大把人让你挑。
这次,我的惯性思维也是打算进行这两步的。
转念一想,似乎这样的话我说过好几次了,目前来看一点儿效果都没有。一点儿都没有缓解她的忧虑,她的关注圈依然是:年纪大了、父母亲戚天天催、周围人都说她:找个差不多的就得了,这看不上那看不上,你要求也太高了吧。
我这位朋友:大学毕业、有一份月薪近万元的财务工作、还花高价在韦博进修英语,一个年轻、勤奋、上进、好学、自律、自强、自爱……的女孩子。
嗯,还可以再来更多个褒义词形容都不为过。
可这么优秀的女孩子,为什么总是遇不到一个合她心意的人呢?
她的问题出在哪儿?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可以理解为:当你去体验了某件事之后形成的一种感觉。
闭上眼睛回想一件曾经让你愤怒的事,当你真的去回忆这件事时,结果你真正感受到了愤怒。
这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想起来就气”;
相反,回忆一件快乐的事,是不是也会想着想着偷偷笑出了声。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的大脑是无法区分虚幻和现实的,即便这件事你只经历了一次,但由于在大脑中不断地重复播放,不断加深你的印象,想着想着就跟真的似的。
与朋友的聊天中,数次听到她说:年纪大了;同龄人都有孩子了;我怕越挑越差呀。
这样的话也许只是某个旁人无意识的说了一句,但恰好被她放心上了,记住了。然后不断在脑海中重演,结果真就觉得这是事实了。
这就导致了自我设限,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产生了负面的想法。最后你想象的那件事真的成了事实。
如何应对:
转变思维模式,打破枷锁。
反思自己有哪些设限,只有反思了,你才知道如何去克服这些障碍。
遇到类似情况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转变思维,从一件小事开始。久而久之,这种新思维又会变得跟吃饭穿衣一样自然了。这就把自我枷锁打开了。
二、生活的圈子
她生活的环境非常简单,公司、家、培训学校。在公司接触的人也很有限;在学校也不够主动,只与自己附近座位的几个人聊天,不主动找其他人聊。
如何应对:
走出去,接触不同的圈子。找一个你喜欢的、比你优秀的人为标杆,想办法与他更深次的链接。融入他的圈子,主动出击,为自己寻找机会。
如果继续呆在现在的圈子里,继续被动等待,那介绍来的对象,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差。
重复相同的路径,只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能否从“打造个人品牌-----需要具备终局思维”来解读下找对象这件事呢?
1、先定义理想的对象是什么样子的?
性格、收入、职业、年龄、家庭状况、籍贯等等,先列出最看重的几点来,只要符合这几条,就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2、告诉身边你在乎的、关心你的人
单身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据说刘若英就是因为主动告诉身边的朋友:我现在单身,你有合适可以介绍给我,这才认识她先生的。
把我们的条件告诉身边人,交待他们符合条件的就可以介绍给我。如果不先提出要求,那会引来很多不符合基本条件的人选。
3、计划你要做什么事情
比如:多参加线下的英语角、沙龙等;
如果爱运动、爱阅读,去“活动行”APP上看附近有没有类似线下活动举行,
如果报了线上课,在课程中主动与老师、同学聊天,发展几个好朋友。……
4、找到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物
当你真的把找对象当成一个任务来做,具体提上日程,不再用“随缘”来敷衍自己时,找到理想对象是水到渠成的事。
姑娘,你足够优秀,但你需要点流量思维,把自己当产品一样的来包装、出售。
从定位(你的理想对象条件)、解决方案(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出击、而非被动随缘)、营销(将你的要求告诉身边真正关心你的人)、引流(融入不同的圈子、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成交(找到符合你条件的对象)、社群运营(这涉及到恋爱中的两性亲密关系经营了,此处略过一万字)这六大维度来分析、行动,终会找到你的理想对象。
我是阿娟,如果你有定位---产品或服务---包装营销---引流---成交---社群运营的问题,欢迎加我微信rendoudouer(“人豆豆儿”的拼音)私聊。我会每天免费抽取三名提问最全面表达最精准的进行回复。
现在的一对一咨询市场价199元,预约价99元,预约名额仅限3名,名额满即恢复原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