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办公室突发辩论赛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91人  96大阳

辩论背景


生活真的远比戏剧多姿多彩。原本是一个单调的晚自习,外面寒风呼呼,我和另外三个老师呆在办公室享受温暖的空调,各忙各的事,一切都很安静。我坐在电脑前,思索着寒假将至,我该布置怎样的作业?然而,就因为我的一句话,老师们打开了话匣子,开启了一段舌枪唇箭之战,可谓激烈,猛烈!

那么,到底是一句什么话呢?说来话又长了,且听我慢慢说。

事情是这样的,我担任初二两个班的英语老师,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热爱玩手机;二是对英语缺乏兴趣。因此,我想来想去,寒假作业若是让他们完成上面发下来的练习册,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是应付,那么效果甚微;若是布置抄写的作业,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厌倦感; 而既然他们爱玩手机,也都会玩手机,我可以利用好手机上学英语的软件,布置打卡学英语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也可以监督到位,并且能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手机嘛!为此,我举出了几项打卡的形式,打算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一种作业完成。比如:扇贝记单词打卡、英语流利说打卡、英语趣配音打卡、微信朗读打卡。

当我说出“我的英语寒假作业打算让学生玩手机软件打卡”这句话时,辩论赛便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场立场鲜明,观点明确,气氛热烈的自由辩论赛。四个人之间的辩论,精彩绝伦,实在值得一记,值得我反思。

辩论主题

乡镇中学英语老师布置玩手机软件打卡的寒假作业,合适吗?

正方观点(合适)


■ 就我校初中生而言,百分之九十都玩手机,并且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但是他们玩手机,基本只使用三大功能:QQ/微信/游戏。而对于手机上于他们身心有利的资源,基本不知道/不了解/不使用。就目前的趋势而言,禁止学生玩手机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事,家长做不到,老师更加做不到。既然如此,如今和未来都将是互联网的时代,为什么不让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全面的了解一下手机和网络,认识除三大功能外的其他有助于他们学习,能够给他们正面影响的资源呢?在完成这项寒假作业的同时,他们不仅在学习英语,还在学习如何更好的利用手机,何乐而不为?

■ 如今,有很多学习英语的软件确实做的很好,比如英语流利说/英语趣配音/扇贝打卡记单词,我已经使用过这三个软件,体验很好,趣味性高,能够给人学习一门语言的成就感,从而激励我去学,认真学。并且,有个别学生也用了这几个软件,据他们的反馈,他们从中获得了学习语言的快乐,得到了使用语言的成就感,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烈,学习动机强,且能坚持。并且,他们打卡发到微信家长群,朋友圈,能够营造一种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当受到亲戚/其他家长/朋友的夸奖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更强了。

反方观点(不合适)


➢ 正方的理念很理想化,但不切实际;适合于城市,不适合农村。像我校这样的乡镇中学里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缺乏家庭教育,在家没有父母的监督的。那么,如果布置玩手机软件打卡的作业,就是给他们玩手机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他们可以跟家长说: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用手机完成。最后,正大光明的玩手机,且时间可以随意拉长,因为他们有合理的理由,而家长在这方面也缺少见识,只能被孩子迷糊。所以,对于缺乏家长监督的农村学生而言,这项作业只会让他们更加沉迷手机游戏或娱乐。正方必须认识到目前的现状,即绝大部分的学生即不自觉,又没有家长监督。这样做,只会弊大于利。

➢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是没有手机的。那好,感谢正方布置的作业,他们可以合情合理的要求家长买手机。之后呢?他们并不会完成你布置的作业,而是打着完成作业的幌子,肆无忌惮的玩游戏,上网聊天。

➢ 正方布置的英语作业确实很有意思,那有没有想过给其他科目带来的影响?就算他们完成了英语作业,他们跟手机接触时间久了,根本不会想要再花时间做其他科目的寒假作业,绝对不会学习。

➢ 一个三岁的小孩都会用手机看电视,我们学电脑也从来不需要特定的人教,所以,现在根本没有必要教学生怎么玩手机,他们都会玩,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该见识的也都会见识。在目前这个阶段,应该禁止学生玩手机。

辩论结果


这是一场突发性的辩论赛,不存在观众,也不存在裁判。谁也没有输,谁也没有赢。最后,双方达成了部分共识,但仍各持己见,坚定初心。不过,引发这场辩论赛的我,从中获益不少。我认识到了自己乌托邦式的理想化,从反方的观点中看到了残酷的现实。我的教育理念很好,这一点我并不谦虚,更不否认。但是值得反思的是,我的理论确实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最终,我仍然选择坚持初心,认定我的理念,不过结合了实际情况稍作整改:选出部分自觉力较强,有着良好的家长关注的学生完成玩手机软件学英语的寒假作业,而其他学生完成每天默写20个单词,由家长签字或在微信群内打卡的作业,并且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辩论后思


1. 要坚定自己的理念,但是也要符合实际。绝不能因为实际的困难就放弃自己最初的信念,也绝不能忽视实际情况盲目的实践理论。

2. 改变从来都不是顺势而为,永远是逆流而上。

3. 始终告诉自己:认定了对的事情,即使整个社会用残酷的现实告诉你不可行,也要坚定地咬紧牙关试一试,只有自己的实践才能告诉自己能懂的真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