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文化通史167
今日启发:
Elton:
第十章 中世文化与禅(二)
第二节 枯山水庭园与禅的空无性
“立石僧”与禅宗庭院
南北朝·室町时代,禅的“空·无”文化精神,影响着造园艺术,“石庭”“枯山水”庭园就成为这时期庭园的基本特色。
从这时期开始,在僧侣中出现了半专职的造园家,称作“立石僧”,以自然石作为主要材料装点庭园,称作“石组”,亦即“石庭”,这不仅提高了当时建造庭园的技术,还大大推动了庭园建筑艺术的发展。其中,南北朝临济宗的高僧梦窗疏石是当时最杰出的造园师。他亲自设计和建筑了“净土庭园”形式的京都天龙寺庭园、镰仓瑞泉寺庭园、甲斐惠林寺庭园、美浓永保寺庭园等。尤其是历应四年(1341)他建成的京都西芳寺庭园最为杰出,且现今相对保存比较完好。西芳寺背靠松尾山山麓,前临西芳寺川。梦窗疏石利用山麓的一块平地,建筑舍利殿、佛殿、方丈等主要建筑群的同时,还营造了以黄金池为中心的苑池,池中建两座分别称为“白樱”“翠竹”的中岛,以邀月桥相连,还建筑了湘南亭、湘北亭以添增景色。此外还利用山腹的斜面置石,构成类似“枯山水”的石组,并在苑池的一字直线上安置点景石,这是西芳寺庭园的主要特征。梦窗疏石试图要创造出禅宗寺院庭园的理想境界,他在《梦中问答》一文中就他的庭园观这样写道:“相信山河大地,草木瓦石,都有各自的本分在,一旦爱上山水,就宛如世间人情,就有人很快将这种人情作为道心,潜心钻研涉及泉、石、草、木之四种灵气的神态。倘若钻研好的话,就自然会形成道人之山水。”他相信山河、大地、草木、瓦石都有自己的本分,可以说,这是禅宗自力的自然观在庭园建筑艺术观上的反映。
图片
石头、白砂、苔藓
像这样以自然石为主的庭园艺术之最具代表性者,还有室町时代中期的造园师善阿弥。他受到足利义政将军的宠爱,其造庭园是以“空寂”幽玄的审美观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庭园建筑,置小石象征小山,引小泉象征河流,溶入大自然的林泉幽寂环境之中。他的代表作睡隐轩、上御所庭园、奈良大乘院庭园等,就是采用写意式的技法,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的自然观。关于善阿弥的造园技巧,有许多史料记述,比如,说他是“泉石妙手”“筑山引水,妙手无与伦比”等。其时的禅僧铁船宗熙在《假山水谱》中就论述,这种“石庭”的造园法是写意的,将庭园“缩三万里程于尺寸”,即以小见大,给人的印象,是“一种超自然的深山幽谷之趣”。
因此,这种以自然石作为庭园的主要材料,选采石是关键。有的日本学者说:“造园师对石的洞察力的要求是很敏锐的。所以说,作石庭要求的是石,被要求的是人。意思是造园师要根据石的要求而立之。采石,要了解石的‘心’。用简洁的话来表现,就是人们需要在与石的对话中才能创作出‘石组’。”这是运用禅宗的冥想和禅宗的自然观,对于极其抽象性的“石庭”建筑艺术所做出的透彻的分析。
日本庭园建筑艺术,在梦窗国师、善阿弥等人造园观的基础上,努力强化禅宗“无中万般有”的文化精神,为进一步自力创造出禅院的“枯山水”庭园建筑艺术打下了基础。早在平安时代中期出版的造园法秘传书《作庭记》里,就第一次出现“枯山水”的称谓,它规定“枯山水”的特定意义是:“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头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的村落等模样,企图让人们产生一种野景的情趣。”平安时代的“枯山水”,主要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池泉庭”为代表。到了室町时代,禅宗广为传播后,导入了空寂和幽玄的艺术精神,“枯山水”才形成一种在“顺从自然”的前提下,以“石庭”为主,利用石头、白砂、苔藓构筑的人工风景庭园模式,成为日本极具象征性的庭园文化。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