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江南
在由吴江三位文化名人:许佳明,陈志强,张舫澜编著的《张瀚》一书中,有一篇“晋张瀚墓考”。其中第三小节“黎庶昌修墓”,讲的是清光绪《吴江县志》中所说“后及二十年县始为立石云”,指清同治九年(1870年),署吴江知县黎庶昌重修张瀚墓并立石一事。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这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瀚的《思吴江歌》(又名《秋风歌》),至今常常令我们想到鲈鱼的细腻肥美。
张瀚,字季鹰,吴江莘塔人。一生才华横溢,下笔神速,辞意新丽,性格豪放不拘。据史载,在当时,人们将张瀚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比,称张瀚为“江东步兵”。而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自署黔,贵州省遵义人,居东乡禹门,黎皑第四子,是晚清时的一位外交家和散文家。曾历任驻英、法、徳、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同治九年,六月署任吴江知县。同治十年九月去任。到任当年冬,黎庶昌给黎里徐达源的儿子徐晋镕(号双螺)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双螺先生无恙:君行年八十,居处穷约而笃学不衰,足为县之子弟率。今因岁尽,遣使奉致米二石,肉十斤,酒二十斤,布二匹,效汉代养老之礼。君其强饮食存精神,以学行厉导后进,古者国有三老,五更教民孝悌。余治之不懋,君与其责矣。
黎庶昌再拜十二月二十二日
徐晋镕肃衣冠再拜受书,报以诗五十韵,手植梅花两盆为媵,又作书告诉黎庶昌张季鹰墓所在。得知张瀚墓所在后,黎庶昌专程寻访,确认了南役圩的张翰墓址。出资将张瀚墓加以整修,墓碑上刻“晋高士张瀚之墓”的字样。并立碑石,禁樵采。墓旁建敬信庵,供奉张瀚神像,置祭祀用庙田。
此书还阐明:黎庶昌不仅使张瀚墓得以重修,另外还做了一件大好事。那是在他离开吴江后,李鸿章派他出使日本,黎庶昌在日本见到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我国唐代时抄录的《玉篇》写本第九卷的残本。后来在他出版的《古逸丛书》中将此进行刻录,并写了《书原本玉篇后》一文,从而使得散失已久的顾野王《玉篇》再得以面世。可说黎庶昌一生著作无数,尽显文人和侠士风度。
写到黎庶昌,不得不提黔文化。众所周知,“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沙滩,是一个蕴含天地人相融的地名,提起沙滩,总给遵义人充盈的豪气。我出生遵义,对沙滩之文雅儒风,固然早已耳濡目染。其发扬与继承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贵州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极大的。
说起来,沙滩不过是遵义新蒲新舟镇一个方圆不过十里的乡村,濒临乌江支流的洛江河畔。江中有洲,长半里,因此而得名。在沙滩,乾嘉至清末民初一百多年间,沙滩涌现了几十位学者、诗人、作家、集各类著作百多部,几百卷。黎庶昌就是一位杰出的沙滩文化代表之一。
几年前,一次回乡探亲,我的父亲把一本厚重的《文人相重于沙滩》长篇诗集交给我。此书作者有三位:晓蕾,王兴伟,徐慧娟。当时父亲讲,这是他受友人之邀去沙滩参加一次文学沙龙活动上得到的。那一次,父亲带上了母亲,由弟弟亲自开车送去。书只有一本,父亲看完后给了我。
在《文人相重于沙滩》一书里,里面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是写黎庶昌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其诗意再现了沙滩文化的辉煌,整本长诗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沙滩文化的背景、兴盛及繁荣、传承与发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物对人生坚持不懈的追求,感受到沙滩文化的厚重,沙滩精神的雄浑、浩荡与绵长。在第三辑“家国相重”的“知遇江南”里,第一小节这样写到:
公元1870年,江南大营
如画的风景让黎庶昌踌躇满志
一路马不停蹄,还未掸去身上的烟尘
他就急急入见。曾国藩抬眼
瞧了瞧这个文弱的书生。转头
与另外一个人交谈去了
良久,再回过头来,草草交代几句
起身,去了练兵场
营里,喊杀的吆喝声隔空传来
作为幕僚的他明白。要让一个高高在上的人
一下子改变形象,很难
他拿出一本书,独自翻开
人才济济的大营,他那点有限的知识
又算什么。何况
扔一只鸡在面前,他不见得真有
一刀封喉的勇气。书生往往
把万物抬得,高过了慈悲的厚度
他与其他人一样,安静地住下来
不急不躁,闲时,听听
江南柔软的丝竹声
……………
从记录上能看出,1870年,也正是黎庶昌为张瀚修墓的那一年。
2021/10/31
推送读书苏州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