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SIM卡的迭代(SIM-USIM-eSIM-vSIM-sof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Creator_Ly

从2G时代一直到现在5G的到来,网络在发展SIM卡的形态也跟着在变化,从大变小,从小变更小,在从更小变无(纯软件)。

1.SIM


GSM系统的移动用户所持有的IC卡,称为用户识别卡,没啥好说的就是第一代电话卡

2.USIM


联通在3G网络刚开始商用的时候便开始推广USIM卡,而移动由于众多用户一直使用着2G网络,因此许多老旧的SIM卡一直没被USIM卡替代,不过也和移动到近一两年才开始大力推广USIM卡有关。

我们可以简单讲讲GSM、WCDMA和LTE中鉴权的一些过程。

3.eSIM


1.尺寸上

虽然USIM卡已经被制成Nano-SIM那么小了,可它毕竟还是一张可拆卸的卡,还是要占据一个卡槽的位置,如果能把这张卡都不要掉那不是更好。

所以就有了eSIM卡的出现,将SIM卡制作成可焊接在电路板上的MCU,与其他电子元器件一样,不可直接移除掉。

image

由此可见eSIM有不占空间,更能够耐高温,防尘,抗震等优点。

2.技术上

如果eSIM仅仅只有物理上的优点那感觉也没什么,对于手机使用者的我们可能还更不方便,以前换手机只需要把卡插到新的手机上就好,难不成现在还要把芯片焊下来贴到新的手机上才行。

当初设计eSIM的这些大神肯定考虑到这些问题了,而且在SIM/USIM的上面也已经有这个功能了,即OTA服务,通过空中下载方式动态写入用户签约信息,更新eSIM卡片内的数据。

但是现在eSIM在手机上的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存在于一些运营商合作的物联网设备上面体现到其价值。

参考文献:http://m.elecfans.com/article/646147.html

4.vSIM


vSIM即虚拟卡,也叫云卡/远程卡,比如现在比较火的基于虚拟卡的随身Wifi,这是一种需要多方面配合的整套系统,需要有用来上网的设备端,分配卡的服务器,用于鉴权的在线卡池。

1.尺寸上

对于设备端本身来说,上网卡相当于没有卡,因为都由软件来实现SIM卡的数据交互。

但是由于技术逻辑的需要,这种应用一般都需要一张小流量的种子卡,用来当作点火卡,通过访问服务器获取大流量的上网卡,所以设备的尺寸不会比正常的小,还是需要一个卡槽。

2.技术上

这边还是以随身WIFI为例,说明下流程:

graph TD
双通道设备先通过通道1/小流量的实体卡进行连接网络-->上报设备地区给服务器
上报设备地区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卡池里面当地空闲的流量卡/远程卡ICCID和IMSI给设备
服务器返回卡池里面当地空闲的流量卡/远程卡ICCID和IMSI给设备-->设备获取到该卡数据并使用通道2与模块进行数据交互
设备获取到该卡数据并使用通道2与模块进行数据交互-->通道2获取到运营商发生的鉴权随机数
通道2获取到运营商发生的鉴权随机数-->通道1将该随机数发送给在线卡池
通道1将该随机数发送给在线卡池-->在线卡池通过该随机数与该张远程卡进行鉴权反馈数据获取
在线卡池通过该随机数与该张远程卡进行鉴权反馈数据获取-->卡池将获取到的鉴权反馈数据发送给设备
卡池将获取到的鉴权反馈数据发送给设备-->设备将得到的鉴权数据返回给通道2
设备将得到的鉴权数据返回给通道2-->鉴权通过通道2注册到网络
鉴权通过通道2注册到网络-->设备将数据通道从通道1切到通道2
设备将数据通道从通道1切到通道2-->通道2拨上号
通道2拨上号-->使用远程卡进行愉快的上网

当然上面把流程简化了下,实际还有很多逻辑需要处理。

这种业务逻辑可以实现卡池上面流量的共享使用,一张卡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只要它当前是空闲的就可以被分配给某个设备使用。

5.softSIM


softSIM与vSIM在技术上的区别其实就是差在鉴权的形式上,vSIM的鉴权数据需要通过远程在线卡池进行得到,而softSIM的鉴权数据是通过软件算法直接算出鉴权数据。

1.尺寸上

正是因为softSIM可以自己算出鉴权数据,所以可以不用通过物理卡池,在尺寸上可以实现正在的无卡上网。

2.技术上

如果有看过我前面的文章8-SIM数据交互之-88(AUTH) 就可以知道,鉴权数据是可以通过标准的APDU命令发送给SIM卡,由于SIM卡内部已经存储了该张SIM卡的KI,OPC等数据,再通过SIM卡内部的鉴权算法即可得到鉴权反馈数据。

所以要实现softSIM就必要向发卡商获取该卡的ICCID、IMSI、KI、OPC等数据,然后软件去实现鉴权算法,算出鉴权结果反馈给运营商即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