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与太宰治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思小

唐伯虎与太宰治,本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为什么我会突然想写他们呢?

这得与我最近思考的问题有关,即“何为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若是失却了活着的意义,是很容易迷失自己、无所适从的。前段时间很火爆的一个新闻,就是陈羽凡吸毒的事件,当这个新闻出来的时候,真的给了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一个大瓜。作为个人来说,我并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尤其是这些娱乐圈的瓜,我更懒得去看,更没有口味去吃了。但这么热的新闻,就是不闻不问,身边同事的议论,网站跳动的页面,都会诱导我去瞧上一瞧,况且人都有好奇之心,我也不例外。对于羽泉,我从初中时候就知道,那时候听他们的《冷酷到底》,在人少的地方,也会吼上两嗓子的。可这样的人,竟然吸毒了,就仿佛听到隔壁很熟很熟的邻居掉进了茅坑一样。

当然,我不会去指责别人,我只是观众而已,但听到这样的事情,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关于“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对于陈羽凡来说,名有了,利也有了,在他的生命当中,是不是还有可以追求的东西呢?如果没有,他或许真的会陷入迷茫和无趣中,从而借毒品来满足空虚的心灵。

我是个爱爬山的人,在登山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爬到山顶,在登山途中,就是再累,脚步也是坚定的,内心也是渴望的,终于,到了山顶,顿感眼界的开阔,风景的优美,在山顶上极目远眺,呐喊抒怀。可一段时间之后,兴致就会慢慢地淡下去,不过幸运的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山可以等我去攀登,目标不会缺少,我也就有了继续攀登的动力。对于陈羽凡来说,是不是没有更高的山可以攀登,才会迷失自我呢?

话回正题,说说唐伯虎和太宰治。

唐伯虎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宣传下,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位风流倜傥、文采出众,潇洒不羁且有八位如花似玉的老婆的江南才子,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绝没有如此幸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这里,我不是要讲这个人,如果大家对唐伯虎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搜索信息或者买本唐伯虎的传记。我想讲一下唐伯虎眼中所谓的“生命的意义”。我挺喜欢唐伯虎的“临终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可以说唐伯虎是达观的、通透的,他是不畏死的。生活给了他太多的苦难,如果他不能够看得明白,那么他的一生都将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但他没有,社会并没有接受他,所以他以桃花和写字画画为生,或许这是一种逃避,对于社会不是有益的贡献,但对于个人,他又能如何呢?活好自己,是生命的最大价值。虽然生命最后也是空的,死归地府,万事成空。但桃花坞的精神财富,却让我们这些后人至今还在受益。

太宰治,这个人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一个朋友向我推荐的他,然后送给了我一本太宰治的代表作《人间失格》,并且告诉我说:“书有点消极和压抑,我没敢看完,估计你的精神够强大,送给你吧。”其实,我的精神一直蛮脆弱的,而且多愁善感,忧郁气息很浓,但我愿意接受任何一种思维,便欣然地开始读这本书了。真的,太宰治的文字深深地迷惑住了我,但里面透漏出的绝望和消极气息,也让我特别吃惊。但他说的是来自灵魂的话,能叩击你的心灵,而且某些时候甚至会让你产生共鸣。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一生感觉得无趣和空落迷茫。这是太宰治的自传,真实的他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一直在想着自杀,前几次没有成功,终于在他39岁那年,自杀而亡。

如果将唐伯虎和太宰治相比较,不难看出,两个人都看出了“生命是个虚无”,但他们选择的对待方式却截然不同。我不会去评价他们的选择孰是孰非,很多事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但通过他们两人,我也让自己找到了一条解释“生命的意义”的途径。我发现自己如此去追逐“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是不理智的,如果认真去想、去思考,追到哪里,都是一片虚无,这样望着茫然不知尽头的路,只会让自己无助和绝望。与其如此,不如把目光放到最近的一棵树上,把这棵树当作目标,然后再寻找下一棵目之所及的树,继续走下去,直到身体走不动了,我们歇息下来,化为肥料,滋养树根就好了。

可人生百态,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对人对事,宽容相待,不也舒心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