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真觉醒》第一章收获
离职到现在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在失去与得到中度过了2023的后半年。
半年时间不跟社会接触,整天呆在家有时会莫名的心慌,焦虑,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了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仿佛越来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这就是我目前的真实状态,通过闺蜜朋友圈,发现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在学习输出,也在小红薯上看到很多读书博主都在安利这本《认知觉醒》,我再也按耐不住了,果断下手。
书拿到手就不想放下了,趁着孩子午睡读了一会,醒来后真的就啥啥都干不成了,相信家里有2岁萌宝的都能懂。
都说:“读书不思考就好像吃饭不消化。”
所以,不管每天读多少,都要习惯性输出,提高自我写作表达的能力。
人有三个脑,由内到外: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其中本能脑运算能力最强,情绪脑行动能力最强,理智脑最高级主管认知。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力量最弱小。
三者相辅相成,如果把大脑看成一个公司,那么本能脑和情绪脑就是员工,而理智脑就是这个公司的经理。理智脑不需要干活,只需要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把活干了。
人的天性: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或周边打转,呆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非常容易放弃。
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如果我们习惯感情用事,不假思索,那感性思维就会占据主导,而若是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那理性思维便会占据上风。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只有明白了底层逻辑,才知道如何去做。不断输入学习,提升自我认知,才会让自己的理性脑变的更加强大。
焦虑的根源
✨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如何解决:直面焦虑——做总比不做强
保持耐心,提升能力。
怎样保持耐心?
1、面对天性,接纳自己。
2、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与自己身体里的原始人进行对话,暂时忍耐,先完成重要事情,之后就可以放松、踏实娱乐,对自己也是一种奖赏)
3、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想办法看清那些想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你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会越强)
️最高级的做法就是: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
学习对我们而言,是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