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好,寒假》第六章有感(一)
寒假是学生放松,自主学习,建立亲子关系的绝佳时间,学生的寒假生活即与学期末生活相连,又直接开启学期初的生活,可以说非常之重要。但是,长久以来,我们中小学教师却长期忽略学生的寒暑假生活。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也存在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自己之前的教学反省良多。
一、学生的寒假生活需要多方参与
学生的寒假与学期初的生活重建都需要多方参与,需要家长,学生,教师,甚至社区人士的参与。书中指出学生的寒假生活应该从参与多方主体的诉求与期待出发,从而促进多主体的互学共进。为了满足多主体的不同期待,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对学生的假期身份进行了系统解读,明晰了寒假生活的育人目标为:第一,作为一名放假的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与调整,需要以一种玩的姿态享受生活;第二,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要学会自理,并参与到家庭生活之中;第三,作为社区,社会,自然世界中的一员,要学会与身边的人亲近和互动;第四,作为学校的一员,要讲学校所学的本领在寒假运用,拓展,提升,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五,作为自我成长的主任,要学会规划自我发展的路径。
二、寒假活动的策划要适应不同主体的发展逻辑
为了满足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性,使重建落实到每一个个体,我们在策划寒假活动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家长、学科老师共同设计方案,利用班会课进行指导,交流,讨论和改进。在此过程中,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招募,组团等,一次来实个体、班级、学校“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目标。
三、寒假活动的评价要多元
书中提出“评价即是促成改革的手段与力量,也是改革与发展的内容构成”。为了使寒假活动变得更有效,我们必须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参与到寒假与学期初重建的多元评价之中。评价的多元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方面可分为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主体等。从学生主体来看,无论是寒假生活的展示还是临时组建的活动展示,或是班级选出的完美方案,都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即让学生的寒假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学期生活,为寒假生活的设计做好铺垫,有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底蕴。从教师主体来看,班主任需要根据班级内部资源,科学的策划寒假活动,非班主任需要根据本学科的特色,设计特殊的一节课,体现学科魅力。从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来看,他们不仅是学生寒假生活的直接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习者和评价者。
为使评价内容更多元,我们可以从班级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和社区层面设定评价指标及奖励方式。评价方式可采用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交互进行的方式。由于寒假的地域和时空的关系,师生难以聚到一起,评价可以更多的依赖互联网进行。例如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群,群接龙,打卡等方式。教师,家长,同学,社区人士可转发,点赞,评论甚至提出建议,这样既能不断的激发家长和学生的时间热情,又能指导更多处于观望状态的家长、学生和教师加入实践。同时,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相比于学生个体的各种奖项和班集体荣誉这类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蕴含更多的教育资源。假期里教师,家长的实时跟踪与反馈,社会人士的转发与点赞等都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反思能力,重建能力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第一节内容的阅读让我对寒假活动的有效策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学生寒假生活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寒假活动是否有效不仅仅简单在于策划,还在于过程中的评价重建,这一整个从策划到实施再到最后反思的过程,能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这是我们书本所教不了的,也是学校所教不了的。看了这一本书之后,我才真正的意识到并不是在学校的学习才叫学习,社会活动能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暗暗下决心,以后的寒暑假,我也要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