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风铃》略评
拜读铁鹰先生佳作。
故事虽然老套,汲取的元素,比如边城、谍战、越战、大串联、祖孙两代人的爱情,每一个展开都能成为吸睛的情节。紫色风铃作为爱情的象征,贯串整篇小说。外甥女取了外婆的名字。这两条线索尤其不错。
遗憾的是,紫风铃还可以深挖、联想,衬托情节。比如,客栈的紫风铃如果还是严昆仑当初做的,应该褪色了,风吹来,声音依然清脆悦耳。
还有其它细节,下字的准确,不够严谨,还须细细打磨,特别是文字要用力挤水。
前面“他们都曾经是黄埔军校5期学员”,后面“1926年的黄埔军校第6期学员”。或是笔误。
2038年的高铁时速还只有400公里?全书时间跨度大,驾驭似乎力不从心,听说铁鹰先生准备扩写长篇,可以在时代的特色上增加细节。
紫嫣赠书的一段描写不够细致,显得赠书过程不自然不真实。后段“紫嫣俯身到老人怀里撒娇”也显得突兀和不可思议。原因还少了细节铺垫。
“苗家人对土司后裔的崇敬之情”,“崇敬”似乎改成“敬畏”较准确。
第一次写点评,说实话不会写。一家之言,得罪之处,多多包涵。不揣冒昧,并改写第一段以供探讨:
暖冬下午,那个叫凤凰的小城,略显意外的恬静。古街上熙熙攘攘的游人,少了许多,只有几位年轻人,正走向古城墙。
座落湘西,居然被称为“边城”。“边城”一般指靠近国界的城市,而这座小城以今观之,妥妥的中华腹地,为什么呢?历史上它处于文明与蛮荒的交界处,中原政权与少民的争夺处,从“羁縻”到“改土归流”,直到共和国治下才真正的开化和融合。从那红色的城墙看去,目光飞进历史远处,彪悍的湘西人在这片土地上、在这城头上,野蛮与文明厮杀,野蛮与野蛮厮杀。传说在月圆的深夜,从宁静的空气里,还能听到战鼓的雷鸣,弓箭离弦的悲鸣,刀枪铠甲撞击的铿锵声,人的怒吼声和受伤的惨叫声。战卒的鲜血飞溅,沿着城墙流淌,渗透进去。年复一年,血迹红变成紫,紫变成黑。于是,古老的红色砂岩垒起的城墙成了现在这暗红的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