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宝宝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家长要重视起来
警惕育儿新危机,别让宝宝的"焦虑"影响孩子一生。
现在社会发展多元化,很多新兴的"危机"在孩子身上慢慢出现。
"焦虑症"开始对年龄幼小的孩子下手,如果家长不及时发现,并制止,那么这种"焦虑"很可能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大人都患有焦虑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
不仅仅如此,一些小孩身上也开始有心理焦虑症,看来焦虑症在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都有可能存在。
一些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情绪经常失控,生活中会伴有一些惊恐,心悸,烦躁等负面情绪,独处的时候甚至会歇斯底里,那么孩子出现焦虑症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组以恐惧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可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如恐惧、胆怯、、口干、头痛、腹痛等。婴幼儿至青少年均可发生。
儿童出现焦虑症的原因
素质性焦虑
这类小儿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
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表现,给孩子以“模仿型”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出现的焦虑情绪不能正确引导,反而自己亦产生焦虑感,就可能使孩子沉溺于低谷情绪中不得解脱,逐步恶化。
境遇性焦虑
对突发事件,小儿的心理难以承受,因此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不可终日。
但这一类小儿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孩子与亲属特别是父母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失去以往的欢乐。
其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无心学习,甚至出现逃学、出走等现象。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而焦虑不安。
另一方面,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课程设计、作业布置超过了小儿的接受能力,给小儿以极大的压力,也会使小儿表现出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
家长和教师应怎样对待焦虑的患儿
1.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
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应注意到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育。
2.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外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
3.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