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爱沙尼亚电影《我们的1944》
爱沙尼亚电影《我们的1944》令人印象深刻——它超越了一般非黑即白、非正义即邪恶或者说正义与邪恶对抗这种传统的套路,而是站在真正人性的角度,站在亲情与家园的角度去表达人性最底层的逻辑、人类最能共通的情感,从而激发观影者的深度思考!
影片的上半场通过抵抗苏军的爱沙尼亚一个连队士兵的视野去展现他们的英勇战斗;而影片的下半场又通过苏军中一个爱沙尼亚步枪连队士官的角度去展现战争的残酷。上下半场的诸多人物、情节相互对照比较,体现了导演与编剧的匠心独具!影片中那对双胞胎兄弟的角色设计可能正是要表达类似的冲突隐喻——民族被列强割裂,同胞被迫手足相残,相煎何急!
影片的构思非常的精妙,用信件传递完成了上下半场两位男主间的转换,同时也用信中内心独白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痛苦与愧疚。上半场男主的妹妹与下半场男主的爱人是同一位女性她为孤儿院服务,这应该是影片中人类普世与家园之爱的象征吧。她收到了哥哥阵亡前写给他的信件,方才了解哥哥因对亲人的愧疚而自愿走上抵抗苏军的战场;而信件的传递者正是在战场上杀死他哥哥的人,这个下半场的男主在他自己被枪杀之前也写了一封信,要告知女主关于他在战场上杀死她哥哥的事实以及他的愧疚。
这部爱沙尼亚的电影不仅让人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更让人心绪难平的——体会到了一个小国、一个弱小民族,在苏德两大列强之间挣扎生存的不易,其实,影片真正的主角应该是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爱沙尼亚民族。爱沙尼亚的小伙子们,他们拒绝向所谓的元首致敬,他们只为家园与亲人而战;同时也极端仇恨将他们的家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古拉格的那种残酷压迫!
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并不是那些近乎纪录片般真实的战争镜头与撕杀场面,而是影片中深沉的思考与追问、情感冲突与人性考验。因为这部电影,你会对爱沙尼亚,这个你并不了解的国家与民族报以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