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简易书柜
看瑞的阅读卷,读到鲁迅先生平日对书的爱护,我不禁想起了我家的小书柜。
“我家”指的是娘家,在我出嫁前,家里就有这个书柜了。他是爸爸的心爱之物。
农村人生活俭朴,一般是不打家具,也不经常买家具的。我记忆中,家里的桌椅板凳都用了好多年。如果确实要添家具,多半还是请木匠来家里现做。我家的小书柜就是请小姨父来做的,他是一个顶好的木匠。
书柜是原木做的,到现在也没有上漆。它被搁置在一个五斗柜的上面,上下两层,只够放几十本书——所以说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有漂亮的嵌着玻璃的门(柜子里的书籍一览无余),门上还装了搭扣,可以上锁。里面的书五花八门,包括农业百科、医药用书、文学小说、儿童读物 ,还有记事本、相册,还有一大摞妹妹大学时的教材、中学的笔记本,最可贵的是那些获奖证书,还有八几年的粮票存根(可谓是古董了)。有一次回家,我竟然翻出了一张妹妹的“优秀作文奖”奖状,她简直如获至宝。真想不到,一贯不喜舞文弄墨的妹妹竟还有这样的光辉历史。在这小小的书柜里,不仅有我们逝去的读书时光,还有爸爸生前的故事,我领悟到了收藏的意义。因此,孩子们的书本,我也会挑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保存下来。
爸爸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也是一个谦虚好学、勇于改造生活的人,这一点,看柜里的书就知道了。《果园种植技术》是他承包果园时买的,《养蜂术》是他养蜜蜂时买的,其他还有养猪,养牛、孵小鸡等关于动物养殖的,最厚的一本是《农村实用手册》,这是爸爸最常看的书。在他病情恶化的最后一个月,在那样寒冷的雪天,他忍着病痛的折磨依旧捧着它来读。人们常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对于爸爸来说,这些陪伴他多年的旧书是不是远胜过那些昂贵的“镇痛剂”?因为他明白生命的有限,所以对书格外珍重。
我每次回家,不是暑假就是寒假。暑期老家特别炎热,蝉声聒噪。然而,只要从小书柜里取出一本书,慢慢地读下去,我心中便可得到无限的清凉,可以独享一个幽静的世界。若是寒假或春节,遇上雪天,赏过雪景,搓着通红的手回到堂屋里来,坐在温暖的火盆边,边看书边烤几只红薯来吃,心灵和身体都可以得到营养的补给。回家总免不了给母亲及孩子们照相,以后再拣几张洗出来添进影集,则书柜里又有了新的内容。我愿这些时光在书柜里永远地珍藏。
爱读书的人,即使过着再朴素的日子,也不会因为物质的有限而顾影自怜;即使病痛缠身,也不会因为身体的受限而彷徨不安。没有什么比心灵的自由和充实更可贵了。
我喜欢家里的书柜,那是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那是一个干净而丰富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的生命将永远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