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的书?选对了吗?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培养三观正,博览群书。希望孩子是生长在一个安全而又童话的世界。但有时候却在选书上感到矛盾和茫然。

时代更新太快文学种类太多了,很多时候,工作,孩子,生活,自我,手机的多样功能。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办法判断一篇文章的是非。在这些种种的情况下,有时候我们也会有种孩子就要看儿童书的错觉。因此,大多数家长,都会选热销的儿童书,或者是别人推荐的书。至于书的内容是什么,自己是没有去筛选的。
“儿童文学家吔,肯定不会是什么不好的书吧”
“孩子的书,我们还要看,多奇怪丫”
“孩子能懂什么?书就是来认字的”
但真的不懂吗?回忆一下小时候的你,在一篇文章,在别人的谈话中,你会不清楚说的是什么吗?

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画上什么他就是什么。但生活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等社交环境构成。现在的网络太快,孩子获得信息的来源太多了,现在的孩子普遍涉略太多,是以前孩子的几倍。
学习得越多,社交圈越大。在这张纸上,有太多人在上面涂鸦。最后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想要能够让孩子这张白纸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可能给一支笔教会他自己绘画自己的世界,会好过我们拿着笔在上面涂画。
个人觉得,教会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很难,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耐心。我们希望孩子的世界是纯白的,所以都是选些很好懂而且简单,以孩子的口气去描述的书。

最近和家长们聊天,经常有聊到看书这个话题。家长都是说,看哪本火就买哪本。“那你看过里面的内容吗?”“没有丫。”
有时候,小朋友和我讲书里的故事,我也会看一看。但突然发现,这些文学都是按孩子喜欢的样子去描述。说着要“自由,要学会勇敢”但书里却是怎么和老师争吵,怎么和父母杠。甚至有一些学生间的争风吃醋。
有一篇写着妈妈很喜欢干净,一天要洗三个澡,然后家里父母让他先去玩不要写作业,他很无奈经常说妈妈,说学习的重要性,他却因为一直在学习被骂了。
我看完满头问号?现在的孩子学业重,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谁都怕孩子在这个可怕的浪潮中没有冲浪板,一个大浪过来,却上不了岸。

孩子没有错,家长也没有错,社会也没有错。只不过是新的思想改变,新的思维道路。学业压力大的孩子,还没有能够深刻思考的孩子,看到这个只会想我的父母要是这样就好了,我怎么就得学这么多东西。
其实有很多一些事故是因为这些引起的,一些孩子幻想的世界太美好了,美好的校园,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一切。但一到了实际环境中,发现为什么不是书里的那样?
听到一个现实中的一个事,我也觉得做为成年人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
说的是一个孩子,很喜欢一个作者的书,所以买了很多那个作者的书。突然有一天,孩子自杀跳楼了,没有人知道原因。后来家人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死法和书中描写的一样。里面以第一人称写着自己被校园暴力,他选择用跳楼的方式解决问题,里面对跳楼的描写很愉悦。而最后没有任何事,还处罚了别人。

我不知道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也不懂这个描写是怎么了。以第一人称看书,很容易会把人进行代入。同年龄,同件事,现在孩子可能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可能在表达的时,被我们打断太多次,后来很多时候更喜欢自己藏着小心事。
那我们该怎么给孩子选书呢?其实我也不知道,在我小时候,没有人告诉我哪本该看哪本不该看。但都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也看过。大人们会把自己看过,觉得好的书给我看。可能讲得是过去,讲得是未来。会问我“你看了什么” “那你从这文章中得到什么?”
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孩子,但也不要放任他乱涂乱画。
有人说过“世界的一切都只是载体,你的思想附与它意义。”

看同一本悲惨的书,有人会想“天呐,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努力让自己的生活照进阳光”有人会想“天呐,如果是我,我肯定早早就活不下去了”
我们没有办法去屏蔽一切对孩子有害的东西。但我们能做的是引导孩子的思想,多交流多沟通。可能孩子还没有办法完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可能你也还没有办法完全以孩子能思考的方式去引导。但重的是要有所为。
不要去说书怎么样了,也没必要去给孩子划分他应该看什么书。只要有核心意义,只要是你可以引导的都是可以的。
学习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交流的那个你才是最好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