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打卡(106)No zuo No Die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背景】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大约在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图片来自网络【评】
此中有怨气!
此中有怨气!
此中有怨气!
按史载,孟浩然来长安应举时已到不惑之年,他老人家也把人生之宝全押于此,因为据称他为了这个科考“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本来自认才高八斗,又得到了当朝大大有名的王维、张九龄等人为之延誉举荐,当时的老孟已是名动京城,于今就只差一考成名了。然而天意弄人,最终却名落孙山。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
这种心绪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诗,再如何修饰修饰再修饰,也还是能觉察其中浓得化不开的怨气!
《新唐书·文艺传下》:(王)维私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所以,原本用来私底下发泄点小情绪也无可厚非,却又堂而皇之放到了皇帝面前,能有什么好下场呢?真不知道老孟那时是被驴踢了,还是被门夹了?!
我们都能看出诗中的怨气,身为大唐“明主”的李隆基梦听不出来吗?岂不是讽刺圣主不明!
所以说,想当官就得把尾巴夹得紧紧的,什么时候都松不得啊。老孟经不起考验,抓不住“运”,只能怪他自己。隐士的命啊!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不妨来再看一看老孟那阴阳怪气的诗句:
“不才明主弃”,老孟才满京城,自说“不才”貌似谦卑,实质说的是有才不被人识,有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
又说“不才”,又说“弃”的,你再奉承说皇帝是“明主”也没用啊!当李隆基傻吗?
“多病故人疏”,虽然好像说得更为委婉,却把还有意引荐孟浩然的王维、张九龄等高官达人都得罪了。言下之意,自己不受待见,你们都不帮我。世态炎凉吗?我看不其然。
不妨说是:No zuo No Die
才比天高,命比纸薄!
能做李白大哥的果然必须是难兄难弟!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