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魏晋魏晋 你可伤心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罐奶油

像一阵怪异的风,早就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惊恐和记忆。连历代语言学家赠送给它的词汇都少不了一个“风”字:风流、风度、风神、风情、风姿......确实,那是一阵怪异的风。

    说到这里,读者已经明白,我是在讲魏晋

      ——《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 余秋雨

你成就了他们,也害了他们。他们生于你,死于你。魏晋魏晋,你可伤心?

魏晋,从中华民族整个文化脉络中看,确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余秋雨先生曾提起过一位前人的说法:“魏晋人物晚唐诗。”如唐诗、宋词、元曲一般,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已成为那个年代一抹特有的色彩。

乱世,权谋,文人名士在一片黑暗中战战兢兢。

在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成批被杀历来引不起太大的社会波澜,连后代史册写到这些事情时的笔调也平静得如古井静水。

真正无法平静的,是血泊边上低眉躲开的那些侥幸存活的名士。吓坏了一批,吓得庸俗了、胆怯了、圆滑了、变节了、噤口了,这是自然的,人很脆弱,从肢体结构到神经系统都是这样,不能深责;但毕竟还有一些人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哲学、历史以及生命的存在方式。

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便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

或许他们也没想到,数百年以后,他们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而让魏晋在五千年长河中熠熠生辉。让人无法忽视,不敢亵渎

  1

  你向后看,阮籍驾着木车从远处赶来,颤抖的手握着一只酒壶,一口便是一场雪天。

      阮籍是余秋雨先生《遥远的绝响》中笔墨书写的第一位名士。我想余秋雨先生更偏爱于他的乖张个性。他的青瞳白眼、穷途之哭、长歌吟啸。对于乱世的黑暗,若山涛是迎合、嵇康是冷漠,那么阮籍便是最另类的反抗。

他真正活出了自我。对于官职,他不愿做便拒绝,听说做某官有美酒品尝便心血来潮地赶去,腻烦了又驾着木车晃晃悠悠地离开。为反抗封建礼教,听闻母亲逝世仍坚持下棋,一局终了,便饮酒数斗,放声痛哭,声声泣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变节噤口为主流的魏晋将这句话信口说出,又挥毫写了《大人先生传》,如此直接辛辣,便不难理解他超脱礼法的行为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国从古至今都流行着这样一个理念。可阮籍仿佛将眼泪洒遍了中华大地。驾一辆木车,他哭着寻路。寻路,无路,又哭着返回。听闻素昧平生的兵家女儿去世,他又莽撞赶去吊唁,大哭一场。

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声,中国数千年来其他许多死去活来的哭声就显得太具体、太实在、也太自私了。
终于有一个正真的男子汉像模像样的哭过了,没有其他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异性,只为生命,哭得抽象又淋漓尽致。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尽矣。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人大都理解为阮籍太过猖狂,怎能像他一样因无路而哭泣呢?

而我更为认同另一种说法:王勃所写的这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并不是指责阮籍猖狂,而是感叹如阮籍那般风流人物,也会因穷途末路而大哭,真是可悲可叹。

      如此理解,更为魏晋添上一声无奈而沉重的叹息。

2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触摸到魏晋两个字眼,这句话便在耳畔轰然炸响。

    城外、一屋、二人。寂静荒僻,只闻打铁声。偶尔也会有锦衣车马随从浩浩荡荡而来,但从未见二人起身迎接,只好悻悻而去。

      嵇康打铁,向秀在一旁默不作声地陪伴。日子就在火花与打铁声中缓缓过去。

          如余秋雨先生所讲,嵇康最重朋友二字。山涛引荐他做官,他断然拒绝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而断交是假,护友人周全是真。嵇康虽不屑于官场权术,但并不代表他不顾朋友的安危。吕安蒙冤,他挺身而出痛斥小人。孙登大师曾告诉他:“你极富才华又性情刚烈,怎能避免祸事呢?”

          一语成谶。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居然还有太阳

司马昭不顾三千名太学生的求情,执意处决嵇康。临行刑前,嵇康请求最后一次抚琴,“广陵散今日绝矣。”

      嵇康离世后,山涛如生父般将嵇康的儿子嵇绍抚养成人又引荐为官。余秋雨先生形容山涛像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可谓无比贴切。

      向秀温和良善,常奔走于各个友人之间。嵇康被杀后,向秀曾赴洛阳旧居吊唁,满腔悲凉凝结于一篇《思旧赋》中 。

      魏晋之事,在唏嘘感伤中煞了尾。                             

      余秋雨先生曾形容他们陌生得像非人,乖戾得像神怪。他们在魏晋乱世演绎出前世未有,后世难追的绮丽画卷。越是独特,越是深刻,越是让人心心念念,难以忘怀。

   

后话——

          我在古代抑或现代的文章中看到过许多读来为之心痛的问句——

            ①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红楼梦-葬花吟》

            ②魏晋魏晋,你可伤心? --《山居笔记-遥远的绝响》

            ③.....

        文字何尝不是带泪的呼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