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琐记(7):美丽的七里河
一直以来,非常喜欢歌唱家克里木的经典作品《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呀啊故乡的河,多少回你从我的梦中流过,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要向你倾诉心中的歌……。那欢快的旋律、炽热的情感,每每让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思绪万千,想念远隔千里记载自己人生轨迹的故乡,想念那条伴我成长静静流淌的七里河。
美丽的七里河01
七里河,又名湍河,取其水流湍急之意。小时候一直不明白,平坦如镜、平缓似银的七里河,何湍之有?长大后才知道,湍河发源于豫西内乡、西峡、嵩县三县交界处的关山坡,沿途接纳了扒淤河、礓石河、严陵河、赵河等数十条大河小溪,遂渐渐成了气候,河水也开始有了气势,浪头套着浪头、漩涡深不可测,半里之外便可听到隆隆水声。
七里河流入邓州境内后,绕城北转东南,进入新野县境与白河交汇,最后奔入汉江,全长约400余华里,流域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属于长江流域,以至于听天气预报,通常会出现湖北的预报较准、而河南则稍微差一些,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想来颇为有趣。
范仲淹和邓州的不解之缘02
我的老家邓州,曾经有一个古人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那就是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在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范仲淹以副宰相之才智治理邓州,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深受百姓爱戴;闲暇之余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就是当时的真切写照。
悠悠的湍河水,也以其“河水清如玉带、河面白帆点点、渔翁驾舟唱歌、鱼鹰来往翩翩”的秀丽景色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泼墨咏叹,其景入诗入画。元好问《邓州城楼》曾云:“邓州城下湍水流,邓州城隅多古邱。隆中布衣不复见,浮云西北空悠悠。长鲸架空海波立,老鹤叫月苍烟愁。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卢挚(元朝)的“山苍苍兮烟木稠,石潺潺兮湍水流”、蓝伟(邓州人,明朝山西巡抚佥事)的“秦岭西来连禹阜,湍河南去接襄流”以及古人黄之鼎的《刺史万公七里河泛舟》“雪雨遥山残叇横,湍河南抱古穰城。轻舟顺遂清流稳,箫鼓遍宜水面声”,都从各个侧面描绘湍水一脉秀色和别样景致,至今读来,仍能体味七里河旧时的风貌、风姿和风采。
鹭舞翩翩03
我们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家家都要挂艾草、吃粽子。母亲给我们系上编好的五色线、缝好的小香囊,也少不了把平时攒的、舍不得吃腌好的咸鸭蛋拿出来,一人一个、有时甚至只有半个,当时这已经是非常好吃的美食了。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印象最深刻的去七里河跑早桥。端午节一大早太阳没出来前,大人们把我们这些小孩子叫起来,三五成群去七里河洗个澡;据说是月宫嫦娥捣药一年把药洒向人间的坑塘湖泊,洗澡可以解百毒、不长疮。当然,因为是初夏时分,加之是在清晨,河水还有点凉,大人小孩子都只是简单洗一下,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至于这样做是否有些道理、真的有什么效果则无法考证,多少年传下来的说道,大家只不过习惯遵循而已。
湍河桥:小时候心目中最大的桥04
更多的时候,七里河是我们小孩子绝妙的好去处。每年夏天,老家的天气非常炎热,气温一般都在35度左右,有时候如果连续多日不下雨、不刮风,那就更加闷热异常。我们这些小孩子已经不满足在村子前面的小池塘里简单泡一泡,往往是十多个半大不小的孩子结伴而行,光着脚丫子、穿个小裤衩,小背心都不怎么穿,脱了拿在手里摔打着,一路小跑往三里外的七里河奔去,即使地面非常烫脚也不在乎。一帮人说说笑笑嘻嘻哈哈,全然不顾大人们在我们身后“别淹着、别淹着”担心地呼喊。
到了七里河边,也不管有没有男男女女从河上那个小桥经过,“扑通扑通”光着腚往水里跳。或者拿手把水泼向对方相互之间嬉闹,或者几个人一起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比赛着往前游,也有年龄稍小一点的、手脚笨拙一点的,就站在水里往身上撩水,或者学着狗刨艰难前行。直到时候不早、天色渐晚,小伙伴们才相互招呼着恋恋不舍地离开七里河,等待我们的是回家后大人几次三番的唠叨和“哪个地方又有小孩子淹死了”等等烦人的恐吓,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波澜不惊了。
七里河风光05
老家邓县一马平川,属于平原地区,有时一条小河之隔,没有桥或者水太深,往往切割相互来往、形成虽然很近但很遥远的情形。因为我们那里往西就是公路,西行视野很开阔、上街赶集很方便。往东则是七里河,过了七里河我们习惯称为河东,我从小到大几乎几乎没有去过对岸,父亲曾经多次大冬天趟过冰冷的河水去河东请医生给家人看病,也听说河东和河西的小孩子们经常打架斗殴等等。
小时候,七里河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温暖的所在,见证我们的嬉闹和成长。而如今,七里河又一次成为远离家乡游子们遥远的存在,故乡的小河曾经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多少回从梦中流过,成为人生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