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家庭教育观是什么?孙云晓说了5方面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在本次活动上谈到,当家庭变成第二课堂,当父母变成老师的助教,当家庭教育变成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有利于人的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
在他看来,几乎所有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的脆弱、衰落、崩溃,是最为严重的家庭教育危机。
新的儿童观,需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就最近成为热点的中关村二小的问题,孙云晓说,在这件事中一直都是大人的争执,当事人却没有声音,他认为这是对于儿童权利无视,是对孩子的另外一种伤害。
以下是孙云晓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的演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对人影响最早、最久、最深远的教育,所以当教育改革进入深层的时候,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还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都在呼唤家庭教育,这两年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强度,但是我们在谈到教育治理的时候,当然应该把家庭教育列入教育治理的一个重要的范畴。
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至少有一万家机构在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都是很必要的。但是是否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警惕误区?当家庭变成第二课堂,当父母变成老师的助教,当家庭教育变成以文化学习为主的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有利于人的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我指的是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孩子,家庭教育并不只是孩子教育,而是家庭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完善。
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就非常需要新的家庭教育理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回应。
什么是新的家庭教育观,家庭规律特点的新认识、新方法,以追求家庭和谐促进人生幸福与社会进步为核心目标的科学理论。至少有五个主要内容,应该优先把握:
第一,需要有新的家庭观,我们需要捍卫家庭;
第二,新的儿童观,尊重儿童权利;
第三,新的教育观,需要生活教育;
第三,新的代际关系观,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要向孩子学习;
第五,新的文化观,需要将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提高文化自信。
新的家庭观,需要捍卫家庭。孟子两千多年前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世界由各国组成的,国由家庭组成的,家庭由人组成的。孟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高度重视。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所在。
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当中,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当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突出问题是什么?在我看来,几乎所有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的脆弱、衰落、崩溃,是最为严重的家庭教育危机,有太多的家庭没有温暖。比如900多万的留守儿童家庭,特别是36万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比如每年几百万离异家庭当中发生冷战、恶战伤了孩子的家庭,还有近半数的家庭孩子父教缺失问题。没有正常的生活,没有良好的关系,而当家不像家,父母不像父母,孩子就不可能像孩子。最近上映一个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了生二胎,假离婚带来真离婚悲剧,家庭离婚最大受害者是未成年。
新的儿童观,我们需要尊重儿童的权利。最近成为热点的中关村二小的问题,一直都是大人的争执,当事人却没有声音,我想对于儿童权利无视,是另外一种伤害。孩子躲在后面不要说话,大人在冲锋陷阵,没有新的儿童观不可能有好的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儿童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儿童是儿童。”这些很重要的观点,文艺复兴当中提出的,几百年了。尊重儿童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法律政策保障,中国有参与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确定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全国妇联调查,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调查发现,认真学习这些儿童保护法律的父母不到一成,所以可以看到,为什么中国依法执教困难重重,普及这些儿童保护的法律文件多么急不可待的家庭教育。
新儿童观对于家庭影响,至少确立这些认识:童年影响认识,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具有巨大潜力和希望的人,具有个性差异和需要尊重的人,儿童虽然弱小是权利主体,儿童需要受到特殊保护的人。
我在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30年工作,就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问题做了中小学生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0%的父母感到无力辅导孩子学习。同时,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家庭和学校最看重考试成绩,广大父母多次交流当中,他们的情绪用一句话概括,告诉孩子,只要学习搞好,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我完全理解父母们的无奈,但是这句话非常可怕,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这就是一个反生活教育的宣言,这样所谓教育无法成功,更无法幸福,必定是对孩子的摧残,也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折磨。
我们倡导新的家庭教育观,就是要践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把反生活教育变成爱生活、会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父母最擅长、最便捷、最长久、最重要的教育,也是孩子最需要、最适合、最受欢迎的教育。生活教育和知识教育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
关于新的代际关系,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调查发现,六成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不相上下,甚至比孩子差。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要有一个向孩子学习的观点,但是这样的观点被有的教育官员在公开场合下质疑、否定,我认为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新的文化观需要提高文化自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句话很有名:“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美国就不战而胜了。”这是一个非常警示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家文化”,家庭传统有强大的优良传统、丰富的资源,非常需要传承的。
新的家庭教育观还有很多有待于探索的问题,新的学习观、哲学观、成功观、家校合作观,变消极的教育为积极的教育,变失败的教育为成功的教育,变极端的教育为平衡的教育等等。
总之,富有创新性新家庭教育观将为家庭教育治理提供新思路,为家庭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然后成为广大父母和教师,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新的导航系统。
转自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