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战争指导》早读05:克劳塞维茨
第四章 克劳塞维茨的理论
1
《战争论》介绍了克劳塞维茨的生平,当过学生、当过皇子老师、当过参谋,打过仗,富勒将军说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生涯中从来没有担任过指挥职务,也许他不适于担任这种职务。
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研究战争的学者。
富勒一上来就带有火气。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承认自己未写完,也未校正完。富勒再补上几刀:它冗长、重复,充满了陈词滥调和老生常谈,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是自相矛盾和纠缠不清的。它是一种对战争的伪哲学性的研究,同时又带有一些有价值的常识性观察。
真是够狠的。说冗长重复是有的,正过来反过来说。
但读完整章发现,虽然开头的评述有点重,富勒整体上还是对克劳塞维茨的几个最重要的观察非常认可。
2
反对的是战争暴力的绝对性。这也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从第一篇读到最后一篇,能看到他明显的思路变化:从一开始定义战争的绝对暴力化,到最后有限战争的出现;从完全架空地看战争的绝对暴力,到后面充分考量政治因素,达到一个比较现实的状况。
富勒同样认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为此他一整个章节引用《战争论》中的内容。
也认可大战略和打击敌人重心的观点。
3
《战争论》中最奇特的观点莫过于“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但有着消极的意图”。因此弱者事宜采用防御这种强的作战形式。
克劳塞维茨这种把事物两分的描述被富勒批评为“伪哲学性”,他认为防御与进攻根据现实状况来,不存在内在的强弱区别,无须上升到哲学高度,而是常识。
作为读者,《战争论》读起来是要比《战争指导》困难,这跟富勒所批评的“伪哲学性”用词用语有很大关系。是否是伪哲学性,我认为在这里是无须较真的,什么时候该防御,什么时候该防守,理论的目的是有助于判断,有助就行。
4
富勒对克劳塞维茨最大的异议之一在后者对拿破仑战争的忽视。是否如此,还得看我们队拿破仑那一段历史的了解程度。比如富勒说拿破仑并没有像克劳塞维茨那样所主张的集中兵力掩护交通线,而且经常将他的军队分开诱惑敌人;拿破仑经常采用菱形队形,每一个纵队自身就能单独应战。
如何判断,得读拿破仑。
5
最大的异议之二是富勒认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和平,而不是胜利。克劳塞维茨从未考虑过暴力对最终和平的影响。拿破仑实现了最高极限的暴力,看看他的下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至今余绪汹涌。
在本章的最后,富勒引用了孟德斯鸠的劝告:
在和平时期,各国之间应该多做一些对彼此有益的事情。在战时,要尽量少伤害他人的利益,并且要以不伤害他人的真正利益为原则。
是否如此,大概每一位读者都有自己的考量。每一个作者都会受到外界思潮的影响,富勒与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目的的理解,是否可以按照这来解释?
明天继续第五章 工业革命的影响。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