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生活清心华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把美好的心灵翻译成文字————水木诗社与《我们的清华 历》

2022-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水木心艺

清华校友有个跨年级,跨专业,跨地域的群,正规的群名叫做“清华.琴棋书画诗酒茶”,群规要求实名制,并加注专业级别。群友多为理工专业,群友常以诗文唱和,间或展示书法琴艺,偶尔也有善画者,分享国画、油画和平面设计等。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七项雅事中,大家分享的作品主要以诗词为主,作品汇总后在自媒体中发布,名之为水木诗社。

在我们这个诗词创作群体中,有过好多次研讨盛况,关于平仄韵律、关于谜语、关于诗的本质、关于古典诗词的发展等等,而且不少作者在创作、诗词欣赏和创作课程研发、讲课等方面不断耕耘,成就越来越斐然。这些年作者们创作有数千首诗词作品。经过《水木清华》的编辑王正的推荐,水木诗社参与到清华历的诗词编辑工作中,其中有近百名作者的作品选入到2021和2022的《我们的清华 历》中,《我们的清华.历》在设计上将摄影作品与诗词作品结合,一天一诗一画,让拥有者每天都能伴随这诗情画意。诗词作者均来自清华师生,其中大多数作者来自于理工科专业。如作者唐功南(76级,自动化专业)所言:这是在唐诗宋词里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此时此处可以套用此话:眼界更大,感慨更深,遂变文人之词为理工大学士之词。目前水木诗社又开始为2022年的清华历做准备工作。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我,很惊讶这样一类文理兼备人才的知识结构,而且我那时正考虑如何增加选修课,于是想着结合自己的业余爱好,研发一个关于古体诗词的欣赏与创作的课程。关于古体诗词,漫无边际,古人的作品早就有不少人讲过,我考虑不可能有人能超越王国维了,所以在选题上,要避开老生常谈的事情,而是要找到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主题。于是,理工专业背景的作者们创作的诗词作品就成了我重点关注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颇多。

我越来越认为诗社的作者们不管是在理念还是创作方面都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我感觉自己也很幸运能有机会和优秀的作者们一起探索诗词的创作和发展。诗人无预(余寒生,78级,土木工程专业)说:好作品往往是平静心灵闯入动荡现实的历险记。诗始终是美好的,从美好出发,即使经历了波折、动荡、苦难、彷徨,甚至是绝望,但它还是要以美好结束。生活也许以悲剧终结,但诗人的心灵仍然处于美好的状态。诗,一种精神粮食。物质粮食,是生活的依靠;精神粮食,是生命的依托。灵性的外溢便是诗。作者摇光(崔贤,94级,机械专业)说:今诗不必与古同,也不必与古异,更不必传之千古。安当下之心,乃至安一己之心也足矣。诗道万千,每个人都走自己的路。

文字原来这么神奇,后来我陆续看到更多的作者们写出的优美的文字。哲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由于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师都属于助人职业,与医护职业和警察职业一样是很容易有职业倦怠的。可是我却至今没有倦怠,后来我忽然明白正是诗友们这些优美的梦幻的文字给了我持续而新鲜的力量。

作为诗人的工程师,或者说是作为工程师的诗人,能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正如作为教师的诗人,作为诗人的警察,作为医生的诗人,作为诗人的心理学家,作为哲学家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法学家等等,是我们这个越来越美好的世界更加需要的角色。每当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难题,或者收获喜悦时,我就会想起诗社中在业余时间为汉字赋予更多的优美与深情的意义的作者们,他们是一棵棵树,是一片片云,是一颗颗美丽的心灵。

动机过于强烈,以诗词谋生,难以创作出最佳境界的作品;当然若没有动机,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这也符合心理学研究中提到的动机与成就感的规律——中等强度的动机,是最适宜创作出佳作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很优秀的理工科背景的作者们创作诗词正符合这样的状态。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水木诗社成员认为自身有责任有义务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原创诗词作品。我们致力于原创,希望能够为华夏文化添砖加瓦,希望能够丰盈汉语语境。

诗人无预(78级,土木工程专业)认为:写诗其实也是一种“翻译”,即把美好的心灵翻译成文字。其在诗集《清华探骊》的前言中说:我是一名清华学子。自从在省尾国角的潮汕平原一个小村庄里,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1978年秋起,我便笼罩在清华大学巨大无朋、无法逃脱的光环中,如影随形,无论春风得意时,还是窘迫困顿处,清华二字让我欣喜,让我奋进;也让我内疚,甚至无奈!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把灵魂的一部分留在那里。不!清华不是留有我一部分灵魂的地方,她简直就是我灵魂命定的归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