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才枪手》看教育公平
考试作弊可能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经历,成绩差的会想着法儿看别人的答案,而成绩好的也往往助人为乐,反正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像《天才枪手》里的格蕾丝和小琳。如今,法律的完善终于还考试以严肃,也让作弊成了一种非同小可的冒险。
可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金钱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不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而是为了可以减轻爸爸的负担,给给爸爸买一件新衬衫。如果小琳不是从小巴那里听到原来自己转到这个新的学校是交了高昂的赞助费的话,当格蕾丝请她在考场上帮忙的时候,我想她可能还不会答应。
古话说“人穷志短”,不是你想不到更远的地方,而是你不敢想,因为你知道你所缺少的会让你寸步难行,所以你不得不关注眼前的利益。小琳的“钢琴课”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天才不仅表现在她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还表现在她发送答案的手段上,可是比身边那些依然延用至今的老方法高明多了,别说老师发现不了,就是发现了,只要自己不承认,老师也无可奈何。
从《天才枪手》看教育公平
最精彩的是小琳和班克合作完成的跨国作弊,她的胆识和智慧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也让人为之提心吊胆。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就有这样的心智,不是天才是什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特别地惋惜,这么聪明的孩子如果要干点什么的话,有什么会干不成呢?她就这样迷失了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前面等待她的将会是社会的惩罚。
小琳是一个天才少女,勤奋而聪慧,虽然她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但是高昂的赞助费依然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圧力。爸爸是一位普通教师,离异,生活清贫,但是为了让女儿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毅然决然帮女儿转学,自己却连一件衬衫都舍不得买。这样普通的家庭想必会有很多吧。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力,但是,教育和教育往往又是那么的不一样。那些免费或者学费低廉的学校往往教育水平不理想,所以人们就是挤破了脑袋大把花钱也要进到那些教育质量高的所谓的名校。这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可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普通一些的也必定是举全家之力,所以才会“因学致贫”,一朝回到解放前。这就是我们这个文明社会的“教育公平”!
虽然这部电影拍自泰国,但并不影响我们对身边教育的思考。每年的开学季教育就成了热门话题,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其实不知道提前多久,许多家长就开始行动了,有钱的买学区房,有权的找领导。只是可怜了那些出身寒门的孩子,平凡的爸爸妈妈没有能力为他争得名校就读的名额,只能再一次输在人生的跑道上。
值得安慰的是,《天才枪手》告诉我们,这样的教育问题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中国才有。也许只能这样说,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享受好的资源就得付出代价。但这样说了,又觉得人和狼没有什么区别。余秋雨说,人活着是为了诗意地栖居,这样一来,生活里除了竞争哪还有什么诗意可言。
教育是直面心灵的事业,如果连教育本身都要通过拼爹去获得,这样的教育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所需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心灵要么高傲要么卑贱,而且不管是高傲还是卑贱,他们都是自私的。
教育的不公实际是贫富的不均。影片里的格蕾丝和小巴是一对富家宝贝,成绩差得一塌糊涂,连小琳教过的原题都做不来,却一样读名校。格蕾丝对小琳说“如果我有你一半的聪明就好了”,其实绝不是她不聪明,而是她实在太懒惰吧,能在这么高超的作弊中配合得天衣无缝的人怎么可能会笨得起来。可是人家有偷懒的资本,虽然她很担心自己的成绩过不了,但是就算真的过不了又能怎样呢?她身后的家长总能有办法解决吧。就像我们中国的浙江老板,如果到西部投资的话,解决一个本科名额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对于像小琳这样的学生来说,除了努力,还是努力,如果稍有不慎,那就是前功尽弃。
还有一个班克。单亲家庭,妈妈开了一家洗衣店维持着基本的生活,就连机器坏了也舍不得花钱去修,甘愿自己用手代替,把腰都累弯了。可是班克很争气,是学校的尖子生,获得奖学金,而且很有机会可以申请新加波的留学机会,享受全额奖学金。可是,小巴为了自己的作弊计划居然叫人把班克捧了之后扔到垃圾场,为得就是故意让他错过考试,没有了奖学金,不能出国留学,他自然就会为了钱而与小琳合作帮自己。
当班克冲出门去却痛定思痛后又走回来接受现实的时候,我特别难过。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学习,努力做人,却终究敌不过金钱的摆布。钱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不愿意错过,哪怕是犯错,甚至违法。
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我们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可是,当一个社会没有公平的时候,你再努力也是没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琳和班克的错不是他们两个人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过错。引起我们警惕的是,社会的天平如果倾斜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有希望的人才最努力而驯服,如果没有希望,剩下的便只有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