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安好,一切皆好
1
想想我的祖辈父辈们,他们一生中,总想给子女积攒足够多、足够好的生活资源,没日没夜的辛劳,吃的最差,休息得很少,从不知道享受是什么。不会考虑自己,心里装的全是子女,总想到子女好过了,我就能安生,等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带有遗憾的走了。
他们觉得,自己好与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子女好,我肯定就好。祖辈父辈从来就是这个观念。这个观念也让他们忘掉了自己的幸福,把幸福和快乐全寄托在子女幸福的身上。
在我老家,父母似乎生来就是为子女的。有能力的,没能力的,大部分好象都差不多。他们起早贪黑的忙,省吃俭用,不敢乱花半分钱。子女小的时候,得准备足够多的钱,为的是供他们上学、结婚、造房。建房自然是第一重要的事,只要条件差不多,不一定要完全具备,立马就得将房子修缮一新。能气派的就尽可能的气派,能多建几层或建大些的,一定不会小建。特别是家里有男孩的,更是这样,为的就是今后儿子好找老婆,人家看到房,就知道家境一定不错。
建房大都得背点债,特别是现在。里外都在比,肯定不能落后。房建好了,债自然又给他们一重压力。还得在新的起点继续拼命。
子女尚能读书成事的,教育费用定会让他们压得透不过气,但精神支撑,不是有句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话吗,再难都不会难学生。儿女出息,父母出力。
子女不会读书的,住在乡下,准备足够多的钱,给儿子娶妻。现今乡下的婚姻,仅靠父母的那点可怜的收入,娶个儿媳妇,父母不只是脱层皮的事。懂事的儿子,婚后还能努力赚来。不懂事的儿子,后面一堆的事,还得推给双亲。累弯了腰,操碎了心,满头白发,可子女又有几个心疼父母。
乡下还有个不成规矩的规矩。养大了儿女,还得带大、养大孙子女或是外孙子女,眼前二代、三代人一个个成人成家,可双亲却如枯树一般,承不住风雨的洗礼,到处伤痛和疾病,有的还是含恨离世。
我的祖辈和父辈们,很多从未离开过家,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子。从一个壮小伙,变成了糟老头。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更别说穿好。只是到了死的时候,看见那些子女哭天喊地,隆重的送老人到另外的世界。
传统的生活让一代代人为了一代代人去奋斗,可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这种付出值不值得。把好的希望,寄托于下代身上,没了自己。
2
我们常能听到某某名人不给子女留家产的故事。当然不管是不是真那么回事,但我觉得这种方式好。至少不会让子女觉得父母就必须要给他们富厚的生活,子女也会懂得奋斗的人生。这些父母,我认为是明智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从年轻到步入社会,这好长一段人生路,从不会在乎父母的给予。甚至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父母的给予就是应尽的义务。对父母的付出,也从不会有感恩的概念。能明白事理的,还能适当的疼爱父母,懂得孝敬。不明白整理的,父母如果手头上还好,马马虎虎过得去;父母手上不怎么好的,除了恨父母为什么比人家差外,还觉得做他们的子女很没脸面,无数次的与父母抗争,榨尽父母,还无半点羞耻心。
为人父母后,一些人知道做父母的难,还能去疼自己的父母。可有的,自己能做个好父母,对自个父母就不咱的了。
我们的父母一心为子女,没有自己的生活,也不会享受自己的生活,辛苦一辈子,到死都在担心子女过得好不好。
3
父母去世后,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是不是要改变下父母那样的生活。这种改变,我不再纯为子女而活。在子女需要我扶养的时候,我尽到为父的责任,不饿着、不冻着,该教育的教育好,该让小孩上学的年龄就让小孩上学,能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更好点的教育就尽可能做到。不惯着,不宠着,各负各责。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和父母一样,除了尽责,更要保障家庭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拼命那是自然的,但我还得学会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浪费,不奢侈,不无端消费,珍惜劳动成果。我也会时常享受下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季节变了,给自己买套合身的衣服,偶尔换台新款手机,用用平板。有条件的时候,买台新款单反,到大自然去留下许多美景。有空的时候,也去享受下美食,但不过量。有时间的时候,来个说走就走的行动,旅游放松自己。在居住空间不足的时候,也必须解决住的问题,但一定不象父母那样,一辈子做子女的房奴。
我得健康。这是我做父亲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一直在践行着的。我健康,我才会快乐。我健康我才能让我的孩子过上好生活,我快乐我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快乐。同时,我健康,我的孩子才会更有希望。不是那句话吗,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为了这句话,所以我就告诉自己,我无论怎样,我都要好,我好,才会一切皆好,孩子就有来处。
vb�#��:Ugi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