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

2019-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山秀水长
西安行

期待已久的西安梦,终于在一次说走就走旅行中实现了。

西安,也许是十三朝古都,也许是文人辈出,也许是诗人笔下太多的佳句,亦或是前世的因缘,令我一直向往。

匆匆西安之行,两天的时间,一直在赶路,像是也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迫切。都说西安是需要静心细品的,可是因时间紧迫,似乎只有在告别之后,才有时间慢慢的回味……

当双脚踏上西安的土地,倍感亲切。曾听说,一到西安,脚下踩的都是历史,呼吸的都是文化,于是下了车就迫不及待的跺跺脚,深深呼吸,也沾沾这片地杰人灵的土地的灵气。

临时做了行程计划,根据时间只能在市区内简单走走。

西安行

第一站 华清池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据说杨贵妃与唐明皇在这里演绎了传奇的爱情故事。使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传为佳句。不知道是因白居易的《长恨歌》,华清池才如此得名,还是因为华清池,《长恨歌》的诗句才被人人知晓。

看完人文的建筑,还是更喜欢骊山自然的美,山上树木葱茏,云雾缭绕,只可惜体力不济没能登到山顶,只得半途下山,但是途中更让人欣喜的是: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像熟透的杏的味道,甜甜的淡香,循香而往,果然找到了几棵桂花树,树不太高,花已经残败,淡黄色的小碎花已经所剩无几,已是晚秋时节,还能有这么浓的桂花香,可见花开正盛时,该有多么美!难怪李清照写桂花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第二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听导游说,知道兵马俑是在1974年被发现,先后挖掘出四个俑坑。匆匆的走了三个俑坑和一个陈列馆,没太细看,只做了解,不想去评论。边参观边听陆陆续续的导游讲,兵马俑不同的衣着、发髻也代表着他们身份的不同,从中也知道成语“趾高气昂”、“平头百姓”的来历。

据说秦始皇陵依山临水,从陈列馆出来放眼看去,远处山峦叠嶂,山林葱郁,突然想起眼前这不就是秦岭吗?一座横贯中国中部的山脉。终南山也在其中,应该很近,于是手机查一下距离,终南山距自己所在的位置只有一百多公里。

终南山,一直仰慕的地方,有多少文人墨客即兴而来曾在这里开怀畅饮,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放下红尘来此修篱种菊……喜欢王维《终南别业》中的心境“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可惜时间短暂,只能神往了。

记起前段时间看过贾平凹的《山本》,题记中写到“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山本》的故事,正是他的秦岭之志。

西安行

第三站 大雁塔

大雁塔,西安标志性建筑,位于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也许是佛教圣地,对大雁塔一直期待,而今终于来到她的脚下, 四方阁楼式砖塔,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慢步行走在塔下,心中肃然起敬,白居易的诗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说的就是这里。

玄奘大师当年历尽千辛万苦历时17年的时间前往印度取得真经,归来后又一一进行翻译,为后人创造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其功德无以计量。在大慈恩寺的最后面一个殿就是玄奘法师的殿,里面供奉着玄奘法师的佛像。走上前去,合掌,深深的叩拜。

走完几个大殿之后,又在寺内小坐,迎着轻柔的风,感受着来自于远古的佛教的气息,想想千百年来,有多少帝王将相,有多少文人墨客,又有多少豪杰志士满怀虔诚来此一拜。历史的车轮走过了一程又一程,时代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千年不变的是真理、是佛法。

离开大慈恩寺,顺路又匆匆游览了西安历史博物馆,城市历史的悠久也决定着她的厚重,很多国宝都在这里让人一饱眼福,不同时期的文物在这里跨越时空而邂逅。

西安行

第四站 钟鼓楼

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是西安四条主要街路的交汇处。鼓楼与钟楼相望,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

夜晚的钟鼓楼灯火通明,金碧辉煌。独坐于钟鼓楼之间的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不息的人流,让你深切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热闹与繁华。

西安行

第五站 古城墙

在即将离开西安的早晨,迎着朝阳踏上了西安最具特色标志的古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

站在古老的城墙上,一种原始古朴苍劲的历史风貌向你扑面而来,你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天空,走进了远古的时代……秦时的风轻拂脸颊,汉时的云掠过头顶,隋唐的旭日冉冉升起……

城墙内依然保留着西安的古建筑,乘车走在城墙上,感受着这座古城鲜明的对比:墙里青砖黛瓦,墙外高楼林立,墙外时尚繁华,墙里古朴宁静。现代与历史在这里只有一墙之隔。

因赶车,匆匆下了城墙,短暂的两天时间,对西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想象中有些差距,过度的商业化气息似乎扰了历史的宁静。可能是受文字熏染太多,把历史的画面与现实的风景对比总是有些不妥。

也许是旅途劳顿,也许是只身在外太久,当你回到家,回到日常,却感觉日子是如此的踏实幸福,有时候人们往往喜欢去寻找远方,其实最美的远方就在脚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