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哭”声
黄堡文化研究 第330期
作者:张龙
编辑:秦陇华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过孟姜女哭长城,在脑海深深记着一个农家女子千里寻夫,哭倒了长城的故事。深深地记着这个“哭”是对封建暴政的不满,是对悲惨命运的呐喊。来到铜川工作,才知道爱人竟是孟姜女家乡的人,并有幸在铜川孟姜塬下的一个单位工作了几年,再向外地的朋友介绍我工作的地方时,每次都要介绍到孟姜女,每每都表现出自豪的神态。退休后终于可以圆了自己的文化梦,便时常和一些朋友聊一些纯文化的话题,很是惬意。但同时也被现代文化中一些没落现象时时折磨,在很多时候感觉文化成了商品的附庸,在一些干部和商人的世界里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招财的宝箱,我们一些优秀的文化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铜锈。玉华宫在人们的眼里只是一个能滑雪的地方、香山只成了一个看红叶的地方、孟姜女的家乡成了一个卖桃的地方,如此种种。每次想到这些,我的脑海里就会响起孟姜女的哭声。
孟姜女的故事,是中国十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发生在哪里,争论很多,说法不一,无从定论。但把孟姜女的故事描述在铜川市王益区孟姜塬则是众多说法中最主要的说法,在铜川境内留存的孟姜女遗迹也使孟姜女的故事逻辑更加完满。其实,把孟姜女的故事定义为“传说”已经说明了故事的价值和意义,经久不息的民间“传说”已经把这个故事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向往,升华为中华民族劳苦大众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诉求。孟姜女的故事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与时代的局限,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铜川作为故事的主要源发地,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保护好她也成为我们的一个历史责任。
近期看了一些反映孟姜女的文艺作品,也和一些朋友聊了孟姜女的故事,大多的说法是把孟姜女的故事描述成了一个爱情故事,描述成了一个多情女子的千里寻夫、追求爱情圆满的传说。这种说法应该说是不符合故事原意的,或者说它是有悖故事原有价值意义的。
舞剧《孟姜女》剧照孟姜女“哭”长城,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文化价值。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丰碑,也是中华民族一个长长的痛苦的梦,在长达2000多年的长城修筑过程中记载了中华民族不断遭到外族的入侵和掠夺。这个痛不是孟姜女一个人的痛,而是中华民族的痛。孟姜女的“哭”不是一个人的“哭”,而是中华民族的呐喊声,是中华民族劳苦大众对外族入侵的愤恨声。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中华民族劳苦大众对统治者不思强国,靠修筑长城得一时之安的“哭”诉。自春秋起列国纷争,战火不断,外族袭扰,家国不宁。统治者为保一时安宁,大量征调人、财、物,不惜国空家贫人亡修筑长城,使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哭”声不是一人的“哭”声,而是中华民族劳苦大众对暴政的“哭”声。
孟姜女“哭”倒长城,“哭”出长城脚下累累白骨,自己的丈夫也在其中,外族入侵之痛、暴政肆虐之苦、家破人亡之恨使孟姜女一个弱女子的“哭”声响彻在中华大地之上,绵延千年不绝。这“哭”声是一个长鸣的警钟回荡在中华大地之上,这“哭”声是一个千古的期盼,期盼着强国富民安宁的中华民族不再依靠一堵砖墙的保护,不再让百姓发出痛彻心扉、感天动地的“哭”声。
我们的强国梦的实现,将使孟姜女的“哭”声真正成为历史,我们对孟姜女文化的圣洁的守护也将是对孟姜女“哭”声的安慰,更将是对中华民族富强之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