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爱玲传》
听《张爱玲传》
每天早上听一本书已有12天了,今天听的是《张爱玲传》讲述了张爱玲的身世、生活 、爱情,对她有了初步了解。
对张爱玲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我们都觉得胡兰成是对张爱玲影响最大的人,实则不然,对张爱玲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父母。张爱玲出生名门,受中西文化影响,她很小就显示出聪慧。
父亲喜欢中国文学教给了张爱玲中国文学基础,她母亲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女子喜欢西文化,从小教她学习钢琴等西方文化。母亲一直希望张爱玲成为一个她喜欢淑女型,张爱玲很如母亲的愿,引来母亲的极度不满和及度恶毒的批评。
父亲是中国传统学派,母亲酷爱西文化崇尚自由,在三观上不一致,出生分歧。目前在张爱玲四岁时离家出走到美国,八岁时因为爱女心切又回到张爱玲身边。这时的爱玲因为没有母亲在身边的养育,变得懒散。在张爱玲十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度出走,吸毒的父亲再婚后与后妈一起吸毒成瘾,对张爱玲恶语相向,拳打脚踢,限制自由。
在逃离家庭之后,她投奔母亲,却因经济问题面临不少难堪。在这样的生活下,张爱玲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伦敦大学远东校区,得到的奖学金被母亲挥霍一空。至此,她对母亲渐渐由喜欢转为绝望。
原生家庭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张爱玲文学成就的基础,曲折的家庭经历让她对人生有犀利的洞察力,可以说原生家庭的幸与不幸成就了她的文学;另一方面,求而不得的母爱如失望的父爱。这些都让张爱玲从小缺乏安全感,性情孤僻敏感,原生家庭的不幸又影响着她人生一个个重大的选择。可以说,父母是影响她一生的人。
爱情
胡兰成感动于张爱玲的文字,主动出击,性情清冷、缺乏安全感的张爱玲遇到胡兰成后,找到久违的知己。二人惺惺相惜,思想上有着强烈的共鸣。孤寂的张爱玲太需要一个懂她的人,于是以飞蛾扑火般的热情与胡兰成交往。后来,胡兰成与妻子离婚。胡兰成担心自己的政治身份日后会拖累张爱玲,他和张爱玲结婚时除了一纸婚书,没有任何仪式。
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交往时是真诚的、专一 的,在辜负张爱玲时也毫不含糊,自他搬到武汉后,喜欢上小周;在逃亡期间,也与其他女子交好。由于胡兰成,张爱玲的创作一度丰富多产,也同样因为他,张爱玲的创作一度陷入低谷,并背负着文化汉奸的嫌疑。《色戒》中王佳芝以生命为代价,爱上汉奸易先生;现实中,张爱玲以个人前途为代价,与胡兰成交往。张爱玲虽然生命仍在,精神却枯萎了。她笔下的《色戒》中卑微的王佳芝,也正如她自己的人生。
张爱玲一度背负文化汉奸的名号,隐退文坛两年。她虽然成功复出,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张爱玲远赴香港,并经香港入境美国。来到美国的张爱玲事业并不受认可,无奈下只好申请文艺营的救济。
在文艺营中,张爱玲认识了大他29岁的赖雅,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赖雅与张爱玲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互相分享对作品的感受。赖雅风趣幽默,宽厚仁慈,两个人逐渐产生惺惺相惜之感。1956年8月,两个人结婚,这一年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从现实角度来说,赖雅并非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也许对张爱玲来说,胡兰成也好、赖雅也罢,这些人懂她就好,张爱玲太需要人带给她温暖的家。
婚后的幸福生活持续不久,赖雅就中风了,在赖雅的反复生病中,张爱玲肩负起家庭的经济重担和护理工作。在这样的生活重担下,因为精神有所寄托,张爱玲依旧感觉温馨幸福。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很少与外界交往,独居了近30年,最后在公寓中孤独辞世。张爱玲在美国的晚年就像她一生的总结,孤独而又丰富。对亲情求而不得、为爱情奋不顾身,却最终还是与孤独相伴,那难以言说的情怀最终只能寄托于文字中。
听完感慨这样一位才女!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昨天听的杨降先生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在她经历那么多坎依然优雅知性而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