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六家七宗
2020-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观自在_演霞

六家七宗,是说东晋时代的佛教学者,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各出异义,纷纭不一。后来下定林寺僧镜撰《实相六相论》,南齐汝南周颙(yong)撰《三宗论》,都是七宗论的流亚。
东晋时代之般若学派别。自汉末迄刘宋时代,《般若经》流行,东汉支娄迦谶传道行般若经(为印度般若学说传入中国之始),朱士行讲经,道安亦着手研究般若。当时为理解般若思想,一方面依据老庄玄学之义,理解及论释般若经义,产生“格义佛教”,对般若之思想产生种种分歧;再方面则出现对空之思想之真正理解,此等派别总括称为六家七宗。
据刘宋庄严寺昙济之《六家七宗论》(原书佚,今据唐代元康“肇论疏”所引)、隋代吉藏之《中论疏》等所载,一般主张六家及其代表为:一、本无宗,包括道安、僧叡、慧远等之说。二、即色宗,关内之“即色义”与支道林之即色游玄论。三、识含宗,为于法兰之弟子于法开之说。四、幻化宗,为竺法汰之弟子道壹之主张。五、心无宗,包括竺法温、道恒、支愍度等之说。六、缘会宗,有于道邃之缘会二谛论。七、本无异宗,为本无宗之支派,有竺法琛、竺法汰之说。七宗之中,就基本观点而言,一般以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家为当时般若学说主流之所在。
~~~~~~~~~~~~
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
———虚云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