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打破微信每日只能发一次的魔咒的
我不谈微信号的各种推广方法(比如内推啥的),也不聊高级开发功能,我也不懂。我只谈谈每个人都能注册的公众号和每个人都有的朋友圈来说说我是怎么做的?我在运营工作中一直比较随意,说做就直接做了,很少写运营方案,再拿给领导探讨该不该做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每个人想法都很多,没去做的时候,谁都不知道谁的想法是对了,有这个讨论的时间不如就直接去试着做了。所以本文写的也很随意,想到哪就写到哪了。
内容格调
先来说公众号,我注册了很多公众号。同时也运营着我所在单位的一个公众号和服务号。包括也和一些做公众号运营的打工者,注意,这里是打工者聊天,发现他们都有一个问题,在他们的眼里,公众号运营不就是每天选几篇文章,然后用秀米排个版,勤快点的写个导语,文章结尾再放上二维码或求转发之类的文案上去,定点发布就可以了。其实,我接手了微信号的运营之后,一开始也是这么做的。做了有一个月之后,发现自己都有点烦了,因为每天去看数据的时候,发现阅读数总在一个水平区间晃悠,很恶心我的眼球。粉丝数也在掉涨之间徘徊,涨也涨不到百位数,掉也掉不到百位数。于是,我就特意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把近3个月推送的头条文章,每篇文章的7日时间类度的数据做了一个excel表格,接下来我就给这些文章分门别类。粗略分析了一下我现有的粉丝最喜欢哪个类别。因为我做的是职业类的内容号。我发现转发数最多的是干货文章,也就是excel快捷键大全,PPT快捷键大全之类的技能类的文章,最高的能达到好几千的转发。按道理来说,转发数越多,给你带来的粉丝数也就越高,我就又看了一下自从发了excel快捷键大全这篇文章之后的7天内是不是粉丝数有突破性的增长,结果大跌眼球,虽然转发在长,但后几天的净增粉丝数是负的。注意这里,我把微信运营的终极目标定义为了粉丝数。所以,我下了一个结论,职业技能类的文章不是这个微信号粉丝热衷的,以后不能发了。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我最终选出了三个类型的文章是适合我运营的微信号的。在后来的运营过程中,我一直没有偏离这个方向,目前终于将内容格调定位出来了。一个很大的成绩就是目前为止阅读数平均提高了近3倍,粉丝数也一直呈现正增长了。而且我找到了微信号标题效果AB测试的一个很快捷的方法,也就是说,我每次做内容的时候都会给文章起两个标题,然后1个小时就测试出来哪个标题的效果好,然后再全量push。这个技巧我在下面一起说。
微信号推广
内容的格调定位只是其中微信运营的一部分,后来我还是不满足于阅读数的小幅提高。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呀,我忽然豁然开朗了。过年之前的情人节,我特意给我媳妇写了一封情书发在我的自己的微信号网站运营108将上,算是我给我媳妇的一个礼物。后来我一想,我是不是可以弄个地方微信号,让我的亲戚朋友也能看到这个。想做就做,我就注册了一个地方微信号,我家在赤峰市林东镇,我就注册了一个林东信息港。然后编辑了一个新闻,标题是:赤峰方言情书蹿红情人节。这是我发的第一篇文章,里面一个粉丝都没有。所以我就开始发挥我推广的能力了,我和我的亲戚还有我的小学同学们,一一告诉他们说我上新闻了。我找了20个有微信号的亲戚和同学,跪求他们转发,而且我还很负责任的写了一段转发语给他们,我是这么写的:大家快关注这个号,我的同学(亲戚)上新闻了,哈哈。凡是有微信号的都帮助转了,结果数据是:我一共获得了300个粉丝,本文的阅读数也突破了千位大观。所以,我从这件事上就总结了一下,你每做一篇内容,只发给粉丝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如在发出去之后想办法去推广一下,效果绝佳。在这个号上,我后来又发了两篇文章,300粉丝并没有给我带来突破性的增长。后来发第四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忽悠了一下:村里过年总是会办秧歌会。今年的秧歌是外出打工的人办的,因为没有村委会的政权,这样一办的话就比较灵活,所谓自负盈亏了。我就帮忙琢磨着如何效益最大化。也就拿我这个地方微信号做文章。恰好,村里回来一个在外6年创业衣锦归乡身价千万的老乡。秧歌队决定在大年初三的时候去给捧个场,还恳请他来讲一下创业的心路历程以激励村里的年轻人。我说我来在县里面给你宣传一下,通过我的宣传整个县的年轻人都会受到你的鼓励的。然后那天我就拿着摄像机就去了,拍摄了完整的讲话视频,整个活动十分热闹,就是寒风有点凛冽。回来后,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精心编写了一篇新闻稿发了出去,也是获得了不小的收获。其实那天我提前做了一个调研,发现村里有大概200个微信,如果我能借助这篇文章把这200人都拉为粉丝,那绝对是核心用户。现在总结,我应该印上200张宣传单的,把微信二维码印在上面。这是我总结的一个经验,今年过年我就打算这么干了。这个事情的一个结果就是我的这个身价千万的老乡最后给秧歌队赏了比原定要打赏的钱的两倍。还有一个结果就是这篇新闻被我的一个在酒店打工的外甥女知道了,就想着在他们的酒店也做一篇招聘员工的招聘启事。当时酒店的领导并没当回事,认为一个小小的手机能招人不太现实。然后我就给做了一篇招聘启事,结果第二天就有人去面试了,效果那是杠杠的。酒店的领导赶紧给我外甥女说:赶紧,趁你老舅没回北京,这几天抓紧跟他学学微信运营的活,我们酒店也需要这样一个微信号。
上面所讲的这些就是推广的力量。推广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从你的微信联系人列表中开始,你会发现你的朋友圈相当厉害。这一点我是经常用的,大家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weboper的时候会经常看到我写的文章里有人名,其实都是我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或同事的名字。我发出去之后就会忽悠他们:你看,你的名字上文章了,你看着办吧,哈哈!
微信的排版
目前我大概订阅了有近300个微信号,之说以订阅了这么多,是因为对于微信的研究主题不一样,我就订阅不同内容的微信。比如我一段时间对微信排版特别热衷,我就寻找这方面的高手,订阅了各种类型的微信号,最后发现搞文学的人的微信号的排版是最唯美的。因为我也是个文艺小青年,所以我有一段时间就模仿他们也弄个文艺号研究研究,也加了一些文艺界的朋友,偶尔关注一下他们的朋友圈,在文章“深入浅出用户运营”中我举的那个微信朋友圈用户运营的例子就是拿了文艺界的朋友做了实验。
明确微信中单篇图文消息的push目标
关于微信单篇图文消息的运营目标我给分了4类:文章阅读数、转发数、引入粉丝数、引导阅读原文点击次数。我一般只关注两个数,当没有商业需求的时候,我会关注转发数。我认为当转发数达到了一个量级的时候,阅读数和粉丝数的上涨是必然结果,它们强烈正相关,因为微信官方发布过一次报告,说文章的阅读数百分之七十多来源于朋友圈。引导用户点击阅读原文多数情况是商业需求,比如有商业客户买了你的头条做全量push。我运营的号的客户一般都是做品牌的多,做效果的少。他们会做一个H5页面,然后通过引导用户点击阅读原文来实现曝光或传达品牌信息的目的。这时候的图文内容就很重要了,需要高质量文案来引导。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看了一下后台商业客户发的那些广告,发现了一个问题:一般阅读原文在手机第一屏的,点击原文的阅读数在50%左右(当然这和你引导的文案质量有关系)。阅读原文在手机第二屏的的点击率在20%左右,第三屏基本上就掉到8%左右了。这就是微信号的一个漏斗原理:用户多翻一屏,必然会流失一部分用户。这和网站运营一样,多个步骤必然会多一些流失。很细节的问题,但是运营就是靠这些细节来四两拨千斤的。
关于引导阅读原文这个目标我是在微信上做出了成绩的。比如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案我足足琢磨了一个星期,就是写的我运营的服务号连续两周从微信端一天的时间直接给m站引入了100万PV。
如何打破微信每日发一次的魔咒
我有一次看了一篇文章(名字我忘记了),文章里夹杂着一条广告,就是某个人在朋友圈做有关电商的招聘信息。我一想,我也是做招聘的呀,也应该尝试一下朋友圈。我就刷了1000粉丝进入我的微信联系人里。结果发现如果我把公众号和朋友圈结合起来运营的话,公众订阅号突破了一天只能发一次、一次只能发8条的魔咒,服务号一样也突破了一月四次的限制。我是怎么做的呢?微信公众号有一个预览的功能,当将图文消息预览到你的手机的时候,其实是属于一次发布状态,你可以每天录很多头条文章,预览到你的手机,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这样你就完全可以像运营微博一样来运营微信了。因为我是做招聘信息的,在我朋友圈中的应届生朋友都是奔着看招聘信息来的,所以朋友圈被我刷屏也不会觉得骚扰,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毕竟是刚需。我做过一次数据分析,基本上一个转发会带来1.5-2个粉丝,那么自从有了朋友圈之后,我发现粉丝数真的比平日增加了,这就是一个新的渠道。所以,如果你的业务允许的话,你也可以将粉丝引导到你的微信好友列表里,和用户做深度的交流。朋友圈的力量是大于公众号的,不能小觑。当然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第一次发布的时候,就有1000用户加了我微信号,搞的我没日没夜的点接受,而且微信每日加好友有上限,大概应该在500人左右。再加好友就得等24小时之后。因为我用的是我自己的号,本来就有几百个好友在里面,为了区分出来,我只好又一一给这些人分组,结果搞的我很狼狈。更狼狈的是,因为我的用户群是应届生,他们在求职网申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问我,我必须一一回答,要不心里不得劲。直到现在,我每天上下班的4小时地铁时间基本上都在回答用户问题,还有晚上睡觉之前也在回答,熬到凌晨一两点钟。就是这样,我大概解决了将近400人的问题,没成想收效特别好,很多用户都说韩叔你辛苦了,大半夜的还回答我的问题。我不知不觉的就走进了用户的心,而且我不自觉的用了时间点的运营策略:凌晨回答问题总是会给人一种感动,不管你回答的好与坏。后来,这1000好友给我介绍了将近两三千的好友进来,服务的力量很可怕。在这里我推荐一本文艺小说《解忧杂货店》,虽然是文艺小说,我总感觉是讲营销最好的书。
另一个加深我和用户的感情沟通的方式就是我会偶尔去翻阅一下朋友圈里的内容,发现好的内容就收藏或者给他们去点赞。他们也经常给我点赞。我第一次求赞的时候我就震惊了,我从来没有收到过那么多的赞:赞如雪片一样飘来,连翻数屏不见低。正能量满满。
回答问题和点赞都是我的运营手法,目的是获得用户的心。此外朋友圈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
1、朋友圈都是你的用户,也代表着你的潜在用户的特征,所以,你可以没事就看看他们都在分享什么内容,从而可以指导你的公众号的内容方向。
2、朋友圈是调研的好地方,因为你为他们服务了他们很感动,当你去调研的时候,他们会说实话的,我就经常在朋友圈做调研,比如我在app上push信息什么时间点合适,你用了我们的app之后有什么建议和意见等等等等,收到很多指导运营的信息。
3、运用预览功能和分组功能,朋友圈可以试错文案。比如我上篇文章说的,要想知道文章标题哪个效果更好,就先编辑两篇文章预览,然后分组分享到朋友圈,1个小时后你看哪篇文章的阅读数高就用哪个标题全量push,很有效的。
微信发布时间点
给我印象最深的那些原创微信号,有一些号的内容其实不是我的菜,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因为他们往往熬夜至零点来发文章,搞的我很感动,舍不得取消关注,虽然很少看,偶尔也会去点个赞,为精神吧。还有一次,一朋友问我车品觉的文章怎么样,我第一句话竟然是车老师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整理一下最新电商新闻给粉丝,很敬佩他。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在做用户运营的时候能够善加利用一下时间这个情感运营的元素。比如我凌晨回答用户问题,不经意的一个细节,收到了成效。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技巧,不能做作。
微信的业余琢磨
我喜欢研究大号的历史记录,我就是想知道他们的号是在哪天开始爆发式增长的。我看阅读数。我发现很多大号都有一个爆发式的一天,你会发现他前一天的文章的阅读数还很少,到了第二天的文章的阅读数就增加了数倍。我猜他肯定是做了大规模的推广,然后粉丝数有了大规模的增加。在其后的文章阅读数就掉不下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按我的方法自己去找大号研究一下。
还有一段时间我就想,在微信上有什么内容是大众化的最受欢迎的。我就开始研究大众化内容。运营微博大号的时候,我就研究过段子手和励志狗的那些大号,我想在微信上应该也是如此。我就订阅了很多段子手和励志狗的一些大号,开始研究他们的内容都是怎么做的,结果是大失所望,内容基本全是从贴吧、微博、各大论坛里抄来的。排版也是粗制滥造。但是他们为什么做的那么好。后来我就明白了,用户才不会关心你的内容来自哪里。觉得不错就转了。得知这个秘籍之后,我大喜过望。我就左手做了一个段子微信号,右手做了一个励志的微信号。每天更新一篇内容,也用了我上篇说的推广方法,结果没有坚持一个月我就放弃了。我觉得事情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虽然内容上不动心思,但是在推广上可能是花了很大的血本的。比如那套很多做微信的人都知道的摇一摇的神器,能自动加好友。
微信原创
熟悉我的运营圈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运营管理笔记的博客(weboper.com),零零碎碎的也写了有十万多字的有关运营的文章。这些文章在网站上传播的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我一直在百度上监控着我穿插进去的一些词组,比如大家在百度搜索“韩利 运营”,或者搜索“网站运营108将”的时候就知道了,基本全是我写的文章,我就靠这个百度页数来激励自己。今年我决定开通微信公众号,也在微信上原创了一些文章,发现微信上的传播不如网站传播的量大。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原因:我写的每篇文章都很长。网站时期,我当过编辑,知道一些做内容站的小编判断内容是否需要转载的标准就是文章只要写的长就是好文章,如果再配上图,基本上小编就不完整的看文章内容了,直接粘贴复制了。我就靠这个小经验写了很多文章,骗了不少转载。平均下来,我总计写了26篇文章,计11万字,平均每篇文章都是三四千字左右。最长的一篇文章是深入浅出用户运营,写了有9000字,其实这篇文章原稿是2w字。结果放在微信上,传播力度相当有限。后来我投稿给一个微信号,小编直接又把我的这篇文章掐头去尾,格式化的加了一些小标题,编辑成了一篇2000字的文章,标题也改了一下,叫“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有关用户运营的文章:用户运营的定义、演变和方法论”,一下子传播开来了。因为这篇文章发出去的第二天,就陆续的接收到了一些人的邀请,有邀请我去讲课的,有想来请我吃饭的,搞的我那几天战战兢兢的。这就是微信和网站的区别吧,有原创的东西还不行,还要编辑的便于手机用户的碎片化阅读。这是我总结的原创的第一个经验。
第二个经验就是原创时一定要考虑传播,文章内容接地气。我在我所工作的单位的官方微信上做过一次传播性的原创文章,叫“中国百个富豪新年上演荒唐闹剧”。我用2014年中国前100名胡润富豪榜的名字熬夜编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然后过年那天就发出去了,期待着借助新年的景来火一把。结果等了几天,发现效果平平,连个转载都没有,这让我大失所望。忽然一天我脑洞大开,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并不是所有人都关注中国前100首富的,80%的人可能只能记住第一名和第二名,其后的那些人,他们是有钱,但是名头并非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如果我想借这篇搞笑的文章形式做传播的话,如果我选择春晚出场的那些明星、或者娱乐圈的那些明星的名字,可能效果就真的不一样了。2016春晚我打算就这么干了。
微信的传播
做微信的时候,我做过一次很悲催的热门事件,在微博上是当天热点,后来百度搜索了一下,几乎各大地方媒体都转载了。那几天我的心里压力也是很大。文章标题是“309个城市平均工资排行榜”。当时做这篇文章的想法很简单,因为经常听应届毕业生说毕业后要到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发展。我在北京呆了也快有7年了,我和我的一些毕业后直接回家就业的高中同学一做比较,发现我在京城的生活质量糟糕的一塌糊涂,而我的同学们在老家小镇上却是一帆风顺,不论是职业发展、生活质量都好于我,有一个同学都快当副镇长了。而我还要每天4个小时的地铁上生活。他们不理解我来北京奋斗究竟为了啥,我也有点不理解我自己为啥跑到北京来。所以呀,我就拿了网站上的统计数据做了一篇文章,渴望应届生们不要来北上广深发展,在老家的待遇相对来说会更好。我说了一句话:小地方做大人物,大地方做小人物。结果文章发出去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控制不住的传播开来了,媒体也开始断章取义,认为数据十分不靠谱,传播偏离了我的想象范围。那几天,陆续的接到3个电视台打电话找到我这个当事人,要求我解释一下,我都一一耐心的说了我的本意。从数据上看,这件事是成功的,借了统计局的力。但是从品牌角度上看,我是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多亏领导open,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怪罪于我。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作者韩利,来源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