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桃苑内刊读书散文

一本小人书,读给你听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411人  摄影师阿布

图/文 摄影师阿布

《爱心树The Giving Tree》 Once there was a tree and she loved a little boy

《The Giving Tree 爱心树》是世界上最经典的绘本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风靡世界。据说在美国,只要书店有卖儿童书,就一定会有Shel Silverstein的绘本出售。

早上顺手翻开这本绿皮小书,就再放不下去了,一口气读完。那棵有求必应无怨无悔的苹果树,和那个一生求索失去快乐的孩子,交织出温暖哀婉的感人故事,就这样放上了心头。

男孩常在大树下玩耍,与大树彼此深爱。
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很少快乐,很少再来。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孩子想要玩具,大树送给他苹果。
孩子想要房子,大树送给他树枝。
孩子想要船,大树送给他树干。
大树只剩下树墩了,依然很快乐。
很久以后,孩子要不动东西了,才回来坐在树墩上休息。
大树又很快乐。

要什么样的觉悟,才可以像大树这样无悔地不断付出?要什么样的领悟,才可以避免伤害式单向索取的悲剧?彼此深爱过的大树与孩子,哪怕大树已奉献得仅剩下树墩,也没有得到孩子爱的回应。

一开始,我想到这棵树象征父母。荫护后人,不正是人类天性吗?

父母应该是世上最无私的人。他们赐给孩子生命,精心呵护养育孩子,甘愿付出一切还不图回报。而孩子们坦然接受爱意,还不住伸手索取,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的。

孩子长大后也少有人全心全意尽早行孝。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孩子们自己垂垂老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透支许久的身躯终于倒下,孩子们耷拉下自己疲惫不堪的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可能,这树是爱情故事中误托终身的那个情种。像茶花女,像《巴黎圣母院》里的埃斯米拉达,像那个沉江的杜十娘。爱情也会使人盲目,“我爱你,与你无关。”短暂的欢娱与满足后,是无尽的渴望、付出与等待,老了红颜,直至九死无悔。

再深思,我觉得这棵树也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映照。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每个人心里有一个梦,一颗种子。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

小时候,欢乐总是比烦恼多。我们可以尽情挥洒热情,最本真的幸福俯拾皆是。小孩子从内到外都焕发着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

然而童真悄然褪去,欲望滚滚而来。我们不断苛责压榨自我,不断追求无穷无尽的物质。离“成功”可能越来越近,离心田的幸福源泉却背道而驰,越来越远。

时光流逝,曾经的孩子老去,身心俱疲,连新的欲望都激发不出来,才回到树墩上,麻木地坐下来休息。这又何尝不是在哀悼逝去的幸福与青春?

所以抽个空,读读《爱心树》吧,再听听悦耳动听的配乐朗诵(沙发处有福利),尝试一下找回简单的快乐,回味那棵树给过的无边无际的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