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美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一件非常有趣的小事,说它有趣是因为迄今为止,纵然大家引经据典、四处佐证,可就是聊不透这个情节。
这个情节就是《红楼梦》有名的“旧帕悬案”。
由于戏子琪官、丫环金钏的事叠加在一起,贾政大怒,命人将贾宝玉按倒了打板子,打得宝玉几乎只剩半条命了。幸得王夫人、贾母先后赶到,这才救下宝玉。
宝玉被打成重伤,无法行动,可他又想看看林黛玉的情况,就让晴雯去潇湘馆侦查一下。可是晴雯觉得啥事都没有,巴巴地跑一趟,于情于理都透着尴尬,所以她要贾宝玉给她个“任务”。
贾宝玉瞅着身边放着两块旧手帕,就撂给晴雯,让她送过去。送两块用旧的手帕,开玩笑吧?黛玉心思那么敏感,一定会觉得是在耍弄她,于是晴雯建议宝玉换个东西,可宝玉却不改初衷,说只要黛玉看见了就会明白。黛玉果然是明白的,她感动得落泪,甚至不顾身体怯弱,提笔在手帕上连做了三首诗。
那么,这两块旧手帕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黛玉又明白了什么呢?作者并没有明说。你猜,我猜大家猜,终是没有统一的谜底。而这一情节也成为《红楼梦》中颇为人称道的精彩之处。试想,如果作者说得明明白白,那这个情节也就失去了韵味,正是“藏”成就了这个情节的美。
亡国之君宋徽 宗不是好皇帝,“靖 康 耻,犹未雪”,但他却是挺好的书画家。他的瘦金体自不必说,他还创办了宣和画院,发展了宫廷绘画,并培养出一批著名的画家,他也颇为欣赏“藏”的美。
宋徽 宗经常出考题考画家,比如说他有一次出了考题“深山藏古寺”。
画家们绞尽脑汁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画,但最终入围前三的却是这样的三幅:第一幅只在万木丛中显露出古寺一角;第二幅只是在半山腰伸出了一根幡;第三幅更绝,根本就没有寺庙的影子,只能看见一股清泉飞溅的泉边,一位老态龙钟的和尚正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而最终夺冠的恰恰是第三幅,因为藏得深、藏得妙呀!和尚挑水说明附近一定有庙,那么年老的和尚还得自己担水,说明这一定是一座衰败的古庙。
又有一年,宋徽 宗出的考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
最终胜出的画是这样的:小桥流水,竹林茂盛,在林子深处,迎风招展着半截酒帘,上面是一个大大的“酒”字。酒家被深深地藏起来了,根本看不见,但你又明明白白地知道竹林里面一定有一个酒家。这体现的还是一种“藏”之美。
类似的还有许多,比如说“踏花归去马蹄香”,画面上并没有花,只有一副心满意足的怡然神情的马和骑马人,还有围着马蹄翩翩翻飞的蝴蝶。
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因为有所藏才更美吧?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其实,我觉得不仅画山画水要藏,让山藏在一层层云雾里,让弯曲的水藏在望不到尽头的天边,才能体现出山之高、水之长,诗词歌赋小说又有哪一样能离开藏呢?就算是做人,也不例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