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好人”
重新定义“好人”
文/高峰青青草
一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好人群体始终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功不可没。
“好人”一词,在固有的印象里,除了任劳任怨、大公无私,还包含着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以德报怨、宽宏大量、牺牲自己等精神内涵。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人生价值观必然受到种种冲击,必然面临无法抗拒的改变。
“好人”,也需要重新定义。
好人的最底线,应该是于人无害。即使是一个没用的好人,也毕竟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好人既不会伤害他人和危害社会,又不会损人利己。
好人的境界可以包含几个层次:于人无害、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利己,损己利人、牺牲自己。
一般人能做到利己利人,即为共赢思维,已经相当不错。
好人的理想当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量力而行,依据具体的条件在自身的机遇里发光发热,而非不顾实际,把做人目标定得高大上,成为假大空而自欺欺人。
好人总心怀善意,好人总心慈手软,好人总宽厚待人。
好人小则具恻隐之心,大则可悲天悯人——无论地位高低,大好人总是乐于与人为善,以奉献为乐趣,还不求回报。
二
最重要的是,好人懂得做人有界限。
人与人,只有具备了边界感,才能在交往中富有分寸,交往有度,既不会将自己的善良强加于人,又不会发生“人善被人欺”的尴尬局面。
在网上看到心理咨询师的一句话:“只有在价值观里,认同界限的意义大过于血亲,你才能够成为你自己。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应该成为自己。”
这句话价值极大,可以帮助所有困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好人们走出来。
在以往的伦理道德里,好人必须任劳任怨、委曲求全、牺牲自我、灭绝欲望,仿佛是一个不能有任何私欲和自我情感的机器,而非拥有鲜活生命的个人——这一点,日常播放的虐心剧里的好人形象已经充分体现。
这种认识,压抑了好人,纵容了坏人,实在不可取。
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好人也不例外。
好人在做好人的同时,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享受生命应有的欢乐,而非背负着道德的包袱,处处迎合他人的利益需求,只为一个好人的名声而活着。
因此,新时代的好人必然要懂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界限,付出的对象要有所区别,且付出有度。
没有底线的过度付出只会换来双方不断的纠缠和相互的折磨,反而成了害己害人,决非良善范围。
三
好人善于识人。好人是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人,一旦将善良用错对象,就是纵容了恶,等于自己间接做了恶人。
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对谁都好,对谁都讲仁义,对谁都讲信用,被好人们喜欢,被坏人们称之为“傻瓜”,只能说精神可嘉,方式不可取。
这样的善良,很容易被人欺凌和利用,现实中行不通,属于愚善,实在要不得。
做好人需要随着阅历的增加,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识人的好人,对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大。
好人能够善自珍重。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人作为社会中的正能量和宝贵资源,应该爱惜自己,而非自伤自虐,有人说“情深不寿”,真的很有道理。
好人小到身体健康,大到感情精神,都要善自珍重,不要被充满负能量的人伤害,不可为心理阴暗的人拉下水同归于尽。
四
许多好人不长寿,就是因为背负着伦理道德的压力,长期压抑自己,用情过深:
被人欺凌却为了不被人责怪心胸狭窄而忍气吞声。
被人纠缠不休时却碍于情面不敢拒绝,也不懂自我保护。
被人一再利用却本着牺牲精神而不肯放手。
被人伤害却迂腐地遵守忠孝节义的准则而纵容对方为所欲为。
如此活着,怎能身心健康,成为长寿之人?
那些长寿的好人,无不是心怀淡泊,看轻荣辱,不计名声,只是凭着本心做人,平日拿得起放得下。
做一个好人的同时,必须学会不让自己被人随意伤害。
好人不是用来做牺牲的,而是要活得精神抖擞,给社会输入更多正能量,成为积极生活的做人榜样。
做好人,不容易,却也没必要累死和气死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好人”需要重新定义。我的浅薄之语,只为抛砖引玉。
愿好人健康、快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