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从江歌案到弑师案,为什么好孩子会杀人?

2017-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襄兰

1

昨天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写江歌案,我说写过了。我一直很关注江歌案,除了因为刷屏的文章层出不穷之外,也因为个人情感。所以,在庭审前的那一波舆论热潮里,我写了一篇《凭什么身为陌生人的你比江歌妈妈更懂她要什么?》

我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写与此案相关的内容了,毕竟,这个热点足够大,从上个月到这个月,无数自媒体人写过数不尽的推送。该挖掘的内幕,该评论的角度,早已人满为患,不缺我。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尽管依然有人像我这样持续关注此案,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审美疲劳,以至于有的大V开始以此为由,公然表示,这明明是一件没有真正问题的事件,却让媒体给与了超量的报道和关注。

更有人声称,刘鑫毫无过错,只因为自媒体的舆论导向,就遭受了极其不公平的待遇,而对她进行道德审判的网民们统统都是被自媒体收割的流量。

说句不客气的话,除了那些雇佣水军黑江歌妈妈的人,就得算这些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高端姿态的“理中客”们吃人血馒头吃得最开心——嫌媒体供给过量,你就别蹭热点啊。一边骂,一边蹭,收割流量,拿打赏,请问你们的手软过吗?你们的良心痛过吗?

2

在大V看来,江歌案里没有任何问题。对陈世峰此人,他毫无兴趣。研究陈世峰这个人没有半点意义,因为这就是个情杀案,而普通人遇到情杀的机率并不高。

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个案子里,如果说还有什么地方是我觉得应该再关注一下的,那就是陈世峰。

十一月初,因为“局面”的那个采访视频,刘鑫激怒了整个网络。此事的关注度剧增。越来越多的内幕出现,其中就包括陈世峰前女友的爆料。

陈世峰的前女友说,因察觉到陈世峰为人偏激,她提出分手,然而却被陈世峰拖进小树林暴打,若非有人路过,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女孩想报警,竟被系里压了下来。辅导员反复强调,陈世峰学习好,对老师有礼貌,是个好孩子。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陈世峰的人设——好孩子,优等生。

11月12日,江歌案热度不减,另一起杀人案爆发——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罗某杰刺死了自己的班主任鲍方。

有了江歌案这个大热点,弑师案几乎没有出现在自媒体的选题上。很快,它就被淹没了。

但在这个案子里,我一眼注意到的依然是罗某杰优等生的人设——和陈世峰华侨大学的本科相比,一个成绩长期保持在班级第一,年级前十水准的高三学生,应该更符合优等生这个定义。如无意外,他们一般都会考上清华北大,即使发挥失常,普通的985总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是被家长和老师寄予了厚望的人。

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惦记着要写一写为什么好孩子会杀人,只是后来琐事缠身,便搁置了。

3

我对好孩子没有任何偏见。因为在我人生最初的阶段里,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孩子,成绩好,脾气好,对老师长辈特别有礼貌。

优等生的人设,我维持了很多年。

因这人设带来的福利,我也享受了很多年——

老师关注我,任何抛头露面,展现才华的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唱歌、跳舞、出板报。

老师偏爱我,各种奖项的名额里几乎都有我。

老师信任我,我可以帮她们批改同学试卷,填写同学的期末评语。曾经有老师信任我到什么程度呢?居然以我的语文试卷作为讲解的标准答案,甚至连我的错误都未发觉,这一度让年少的我深深地怀疑她的业务水平。

而但凡我与同学发生争执,对的人一定是我。即使我与班主任的儿子争吵,挨批的也一定是他,而不是我。

这是优等生的特权。

我从不滥用这种特权,也从不以此为负担。但我不,不代表别人也不。

起码,陈世峰敢于在优等生的人设之下暴打女友,进而以十余刀刺死了与他无冤无仇的江歌。

起码,罗某杰敢于在优等生的人设之下用26刀捅死最关爱他的老师鲍方。

而你若是在百度里搜索“弑师案”、“优等生杀人事件”,还会有更多触目惊心的陈年旧案等着你发掘。

4

2003年5月26日,江苏泰兴高一男生宋成用74刀捅死了陌生的老太太,14年后落网。

2004年2月12日至2月15日,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用铁锤连续杀死了四位同学,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付成励用菜刀砍死了该校副教授程春明,被判死缓,后转为有期。

2013年3月31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林森浩向宿舍饮水机投剧毒物质,次日,舍友黄洋饮水中毒,后抢救无效死亡。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

除了这些杀人案之外,还有当年轰动一时的清华、北大以及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清华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复旦研究生虐猫事件。

在这些案件中,施害者统统都是成绩优异的优等生,但他们做出了让公众瞠目结舌的恶行。

大V说,陈世峰不值得关注,这只是一个失恋的男人想要报复前女友,结果却杀了前女友女伴的事儿。爱情嘛,总会有人受伤,受伤的人总会有点疯疯癫癫的。分析他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普世性的结果。

讲真,对于任何事情没理也要搅出三分理的大V们,这样的结论真不像是他们的风格。

而看完上面的那些案子,你真的会觉得研究陈世峰一点意义都没有吗?

5

在中国传统的评判标准里,好孩子的标准是很简单的,只要你学习好,有礼貌,你就是个好孩子。至于心地是不是好,这不重要,心理健不健康,更不重要。

所以,优等生和好孩子完全可以划上等号。

而好孩子是不会做错事的,错了也是一时糊涂,可以改。

何况成绩好,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对于有前途的年轻人,自然要给予他们更多机会。我们怎么能因为这些小事儿去影响他们光明的未来呢?国外的法官不也总对优等生网开一面,法外容情嘛。

可正是因为整个社会这种单一的评判标准,这种无限包容优等生的心理,陈世峰在暴打前女友的时候,老师选择了息事宁人。只是,陈世峰却毫不领情,从不反思,终成冷血杀人犯。

而从小顽皮的罗某杰一向被父母严厉管教,可随着他成绩的上升,父母的管束就渐渐松了。

为什么?因为成绩好,代表你学好了,不再是一个坏孩子了,当然也就不需要严格管教了。罗某杰父母的这种心态,我们很容易理解。但谁又能想到,好孩子居然会杀人?

6

在走上社会之前,整个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最大要求就是好好学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期望。

优异成绩就是优等生的外挂,在相对单一的环境里,他们的人生几乎一帆风顺。

所以会看到,这些成为凶手的优等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不接受拒绝,不接受不如意。

在陈世峰的两段恋情里,都是女友提出分手,而每次分手都会刺激他狂性大发。第一次,他选择暴打,第二次,他决意杀人。

有意思的是,在纠缠刘鑫,口口声声还爱刘鑫,不能忍受刘鑫跟别人在一起的同时,陈世峰已经有了即将同居的新女友。

你说这是一个失恋男人受伤之后的情杀案?对不起,情在哪里?

我只看到一个有了新欢的男人,耿耿于旧爱的一再拒绝,终于恼羞成怒,心生杀意。

而相比陈世峰,16岁的少年罗某杰的杀意来得更快更汹涌。

只因为老师要求他抄书,他就拿出刀在课桌上划来划去,一边划一边咬牙切齿地说:“杀!”

只因为班主任鲍方让他留在教室写作业,破坏了他出去买东西的计划,他就揣着刀子找班主任理论。

只因为鲍方决定给他父母打电话,他就能一连26刀捅死这位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甚至把他当成儿子对待的老师。

付成励则因为女朋友提出分手,他挽回无果,就能在教室里,当着19个学生的面,砍死老师,只因为女朋友曾和这老师有过一段恋情。

而马加爵和林森浩同样只因为生活上的琐事,便对室友心生杀意。

我用了很多个“只因为”,不是我词穷,而是在普通人眼中,这些分明都是小事,完全不值得为此杀人的小事。

接受别人的拒绝,接受人生的不如意,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很显然,陈世峰等人并没有学会。

我不能臆测说他们的人生中从来都没有过不如意,但我想,优等生的人设,优异成绩的外挂,应该让他们此前的人生比周围同学要顺利许多。否则,他们怎么会因为些微琐事就对旁人心生杀意,痛下杀手?

因为,他们不习惯。

7

优等生杀人事件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手段特别残忍,旁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

陈世峰杀江歌应该用了12刀,因为江歌身上有12处刀伤,脖子左侧有3处贯穿伤,深达6.5到8厘米。一个人的脖子能有多粗?对着脖子捅三刀,刀刀贯穿,如果没有强烈的杀人意图,谁能下得了手?

16岁的罗某杰弑师,用26刀。

15岁的宋成杀陌生老太太,用了74刀。

付成励一刀砍断了受害人颈椎的二分之一——古代刽子手要是没经过训练第一次下刀,恐怕也未必能有这么利索,可见付成励杀人那一刻的坚决。

而马加爵为了杀人,甚至特意买了铁锤,连杀四人。

杀人的时候,他们是冷静的。

普通人早在捅第一刀的时候可能就会惊慌失措,可是,他们不是。12刀,26刀,74刀,捅脖子,砍颈椎,这种种,我只能认为,他们杀人的时候,脑子里除了要让受害人死透,再没有别的念头了。

而残忍源自对生命的冷漠。

2015年湖南邵东弑师案的凶手龙某在当着母亲的面杀死老师滕某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是这样的:“看到他倒下时痛苦的眼神,我就不自觉地想笑。”

理由很简单,“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

龙某不是优等生。但他在父母眼里“乖巧内向”,在老师眼里也是“不说话,不闹事”,除了成绩不好,他在别的方面和好孩子没什么太大区别。可是,仅仅因为滕老师让他回学校补习,他就能拿出两把刀,当着母亲的面杀人。

而特别让人震惊的一点在于,龙某不但不讨厌滕某,反而觉得他人还不错,只是这位老师妨碍了自己看小说,睡懒觉,所以杀人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陈世峰等人的心情不可能和龙某完全一致,但在漠视人命这一点上,一定是一样的。

否则,陈世峰不会在刘鑫拒绝复合的时候,就心生杀意,而在杀刘鑫受到阻碍的时候,不但没有罢手,反而顺手把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江歌刺死——杀意已生,正如刀已出鞘,是不是刘鑫又有什么关系呢?总得见血啊。

所以,罗某杰会因为琐事弑师。

林森浩,马加爵会因为琐事杀同学。

琐事与人命,谁轻谁重?

普通人选择人命,他们选择琐事。

为什么他们不选人命?

容我臆测一下,那大约是因为他们向来的身份是优等生。在以成绩论英雄的环境里,他们是胜者,习惯了高人一等。想让他们平等看待其他的生命,恐怕不太容易。

其实,不论是从影视剧,还是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高智商的人是有优越感的。因为有着所谓智商上的碾压,所以普通人在他们眼里就是“尔等凡人”。

像谢耳朵、福尔摩斯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迫于现实的无奈,根本就不屑于和凡人交流,因为凡人跟不上他们的节奏,理解不了他们的思维。

当然,优等生杀人事件里,这些孩子的智商没有谢耳朵和福尔摩斯那么夸张,但他们身上的这种心态却未必没有。

缺乏同理心,看轻他人的生命,那整个世界可不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吗?杀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8

当然,我绝不是说优等生都是心理变态,都会杀人。而是,当优等生杀人事件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一问为什么?而不是把他们简单地当成一个个个例对待。

2013年,日剧《家族游戏》开播。剧情很沉重,因为它探讨的就是优等生的心理问题。

日本的“国民弟弟”神木隆之介扮演的是一个心理存在严重问题的优等生沼田慎一。

表面上看,慎一成绩好,运动好,人缘好,和女朋友感情也好。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只等着他考上东大,前途无量。

可是,在优等生的面具之下,他却是一个自私自利,看不起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毫不关心的孩子。他不爱父母、不爱弟弟,不爱女友,不爱同学。

放学的时候,他甚至会去书店偷书,会趁人不备,用刀刺破同学自行车的轮胎,并且在这些小小的恶行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愉悦。

但这一切,父母统统视而不见,只关注他成绩有没有变化,东大能不能考上。

如果你觉得慎一的问题只是小事,那么吉本荒野的问题已经牵扯到人命。

吉本荒野同样是一名优等生,东大毕业以后,成为一名中学老师。表面上,他能力优秀,风度翩翩,在老师和同学当中都有极高的人气。

可事实上,他却在私底下虐待学生,最终导致学生自杀。

剧中明言,如果继续放任沼田慎一不管,那么吉本荒野就是他的未来。

10

和日本一样,唯成绩论、唯学历论在中国依然是非常主流的思想。

所以,我们的社会对优等生毫无防备。

宋成杀人之后,办案刑警把犯罪嫌疑人的范围锁定在附近的一所职校,认为应该是成绩不好的坏孩子犯的案。谁也没有想过,作案的人会是当地名校泰兴中学的孩子。于是宋成一躲14年。

而鲍方又何尝想过,因为成绩而被他寄予厚望的孩子会要了自己的命?

所以,我们的社会对优等生太宽容。

陈世峰在暴打前女友之后,还能让学校老师主动平息风波,从而逍遥法外,二度犯罪。

然而,优等生的身份从来都不是免死金牌,也不应该是免死金牌。

优等生不等于好孩子,优等生也会有心理问题,也会犯错,也需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道理,这只是老生常谈。

可是,只有当我们的家长、老师和社会都能正视这个事实的时候,像陈世峰、罗某杰这样的杀人者才会少一些,像江歌、鲍方这样的受害者才会少一些。

能刷屏的悲剧才会少一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