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
而真正的安全感,永远来源于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
第一:勤奋,愿下笨功夫
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
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第二:选择一家有潜力的公司,伴随其成长
30岁之前,最重要的选择原则其实就15个字:跟对人,做对事,拼对命,攒经验,广积累。
有一条极其重要的判断原则:社会价值。
比如:樊登读书会的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比如:让1亿人财商及格。
一家公司商业模式创造的社会价值大小,决定了其是否具备发展潜力。
第三:完成个人品牌构建
30岁以后,人的体能会开始下降。
很难再靠努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只能通过经验胜过年轻人、通过才干和资源胜过同龄人、通过聚焦来胜过更强者。
这时,再漫无目的地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之上形成可持续性积累,可叠加式的进步,将会非常危险。
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无法提升有价值的稀缺能力,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
如何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三步:了解,信任,偏好。
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第一,了解。
有学员说,我想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的XXX。做100场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我,成为IP。
然后,就可以做更多事情。
我说,不是先成为IP,然后再做事情。而是你一定要先做事情,有了“作品”,才能成为IP。
很多演电影的演员,其实是不大看得起总是参加综艺节目、但就是不拍电影的演员的。
为什么?
因为参加综艺节目,留不下“作品”。
一个演员,是因为作品,而成为IP,而被大家了解。
第二,信任。
作为咨询公司,我为我的咨询、培训客户提供服务。那服务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标准是:因为这次的服务,下一次不管你出什么产品、什么服务、卖多少钱,他连内容都不看,闭着眼睛买。
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什么,多少钱,你都能让他得到的,远超他付出的。
这就是信任。
建立信任,慢慢来,比较快。
第三,偏好。个人品牌的建设路径,走到最后,就是一句话: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一开始,觉得这人挺有意思。然后,哟,原来挺有才华。
最后,真不错,值得追随。
对价值观的共鸣,人品的认可,而产生的偏好,是个人品牌最终的归宿。
第四、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在属于你的专业圈子里,在某一个领域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干货,可以帮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行业影响力。
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
只有你将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心法,这些知识才会真正属于你。
第五、学习管理。
有些人不想做管理,当然没问题,你可以努力成为专家技术性人才。
但学习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培养自己大局思维的途径。
学会从更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技术型人才过于纠细节的弊端。
但是如果你只考虑到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你的替代性是很高的。
一定要超越你的职位,要有开放的心态,避免职位给你带来的思维上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