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归来,对中医的所思所感
近五年来,内心对自己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每年去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去年利用5个月的时间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书,《同尘医话:医身疗心》。
虽然今年才8月份,现在开始总结一年之中最有意义的事有点为之过早,但是7月份一整个月的甘肃游学对于我十二年的中医学习生涯来说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说它是今年最有意义的事也就无可厚非了!
游学归来,对中医的所思所感我的中医学习生涯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五年基本处于混沌期,虽然对中医充满了兴趣,但是像《伤寒论》类的经典名著一本也看不懂,也看不进去。记得老师上第一节课时讲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阿司匹林石膏汤,当时对这本书瞬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第二天就去新华书店买来了这本书。然而仔细读它却是七年以后的事了,因为买来以后发现自己根本读不进去。
而这几年的读书除了中医的课本外,大多是偏于科普的。因此,每当有一些爱好中医的朋友问我自己想学中医,应该读些什么书呢?一般我都会问,你是从简单往厉害学呢,还是直接学最厉害的呢?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我推荐学的时候也是偏于入门级别的,偏于科普的。因为我当年也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如果入手就读《伤寒论》,第一不好理解,最主要的是消减自己学习中医的兴趣。
第二个阶段就是中间的五年,这五年开始仔细读一些中医的经典,像《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温病条辩》《四圣心源》,包括最早买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同时这五年也是我四处学习的五年,一听说哪位老师厉害,先是买他的书,然后就是想办法去拜访他。一看到哪儿有中医的学习班,立马报名。
这五年,各种各样的中医思想在自己的脑海中碰撞,每次学习回来以后都感觉自己好像长了不少的功力,但遇见病人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不同地方学来的所谓高招会相互争执,感觉哪个方法都要可以,又感觉哪个也不完善。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2015年的8月份开始的。走过了太多的地方,见过了各门各派的中医名家,也参加过了各种经方时方的学习班,到最后发现其实哪个都不属于自己。书没有读到一定厚度,用功没有足够的时间长度,自己没有足够的中医学知识的积累,靠今天这学一两天,明天那儿学两天,听老师讲讲自己治疗成功的案例,收获肯定会有,但是不会多。靠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不会成为高手的。
国此,从2015年8月蓬莱学习回来以后,再也没有去参加各种中医学习培训班,而是踏踏实实继续读经典,读名家的医案。
今天回过头来去看,这两年自己对中医的感悟,对中医的认识比以前要通透了许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治病开方的一套思路,再也没有以前各种思路乱做一团的现象了。
而这次甘肃的游学之旅更是对我整个中医学习生涯的一次总结和升华,以前很多困惑不解的问题现在有了答案,以前很多不敢去触碰的疾病这一个月也接触和亲自治疗了很多,另外对于中医的学习方法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这一次不仅仅是中学习中医本身上的收获,而是住进了老师的家里,吃饭看病与老师都在一起,近距离的了解了一个在当地声名赫赫的名中医是怎样看病开方的,怎样学习中医,以及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学成学好中医的。
记得学习的第一天,大概看了60多个人,而老师开的方不仅仅是通常的经方和时方,有的方我只从书上看到过,根本没用到过也没有去研究过。下班以后我一一总结发现其涉及经典极为广泛。吃饭的时候,我问刘老师,你能背过多少方剂,老师告诉我说:“大概1700首吧”。乖乖,老师的零头比我记住的全部还要多。然后我又问刘老师,你是怎么记住的,怎么我背完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刘老师说道:“其实这些方我都是在学习的前十年背过的,那十年每天起床后的半小时和睡觉之间的半小时都要在背方剂。这几年感觉记忆力不如以前了,就背的少了,不过卧室床头放的还是方剂学,光方剂学课本就翻烂了七本。”天呐,原来高手都是这么炼成的!
游学归来,对中医的所思所感学习的第三天,也是看了60多个病人,但是其中腰腿疼痛的就有24人,更为让人惊奇的是其中的21个人刘老师开的都是独活寄生汤加味。这让我有点不可理解,中医不是讲究辩证论治吗?不是讲究一人一方吗?怎么21个人的方基本都一样呢?下班以后在我的苦苦追问下,老师告诉我说,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每一个病人都要尽量四诊合参,详细辩证,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剂。而对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具有比较丰富经验的中医来说,很多时候有些环节是可以略过的,可以直接抓主症,重点解决患者最最困扰的问题。比如今天看的这20多位腰腿疼痛的患者,他们的主症都是腰疼或腿疼,而导致此类的问题的原因又基本相似,因此今天可以用一个方稍微化裁加减就可以解决20多个人的问题。
另外老师还告诉我,其实从事中医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很多疾病是有共性的。有的时候你去参加中医的学习班,每当有人提问题的时候,讲课老师的答案基本都是一样的,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没见病人我不好回答你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对于这些名家来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只是不说而已。如果中医没有共性,像叶天士日诊二三百人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刘老师还举了自己做的几个成药的例子,一个是外抹治疗手足皲裂的,治愈率几乎百分之百。同样是这个疾病,如果经辩证论治,内服汤药,效果反而不如这个外用方。这又如何解释?另外一个是外敷治疗腰腿疼痛的,对于实在喝不进去中药的腰腿疼痛的患者。(独活寄生汤效果虽好,但是口感太差了)这个方也是固定的,但是几乎对所有的腰腿疼痛都有效果。
其实中医的很多问题在茫然与通透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有时候自己穷其一生的精力可能可无法窥得窗户纸对面的真谛,但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人来说,又是那样的简单明了!
每一位已修成正果的中医高手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痛下苦功!每个人想要到达这个境界都少不了这一步,虽然老师平时应用的一些针对某种病的治疗方剂可以轻松的抄来,但是老师那种面对疾病游刃有余的感觉绝不是抄几天方就可以练成的。那是对中医基础烂熟于心后,对中医经典脱口而出后,历经几十年临床摸爬滚打后所练就的!
临走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多读书,一遍两遍书不是你的,只有把书读透了,书中的方法才能为你所用!
路上我也一直在想,相对于我的一些同学来说,我无论是买的书还是读的书算是多的,可是跟老师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书读得不少,但是不够通透)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但方向已经明了清晰,只要足够努力,定会不负所望!
中医学习的路上,我一直在努力着!
游学归来,对中医的所思所感作者个人微信:yhxxn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