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分数单位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记录今天教学分数单位的点滴

1.用纸条量书本的长和宽。

汇报:宽有3个纸条长,长有4个纸条长多一点。

师:如果将1个纸条长看作1,宽的长度可以怎么表示?

生:1/3,3,3/1

反思:我以为这样的问题不是问题,1个纸条长是1,宽有3个纸条长,那不就是3吗?结果学生却出现了1/3和3/1的答案。说明了什么?我觉得至少是说明了两个问题:1.课堂上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其实根本就没有思考,很多时候只是一种经验式的“漫谈”,这段时间学分数了,老师提问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分数,因此看到了3段,那就是1/3嘛。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学生并未真正地、透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师对于学情把握不准确。按照一种思维惯性,此处答1/3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关键是在学生答出这个答案后,怎么快速、准确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去思考的。显然,在这里我并没有预设到此种情况,对学生的回答也就没有能做出恰当的回应和引导。或者说,对于学生的这种回答,我并没有通过问题的干预和引导,去减少负迁移的影响。

思考:可以怎样去引导学生?

是否可以加一句引导语:把一个纸条的长度看作1,宽量了3次(宽有这样的3条),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宽的长度?

2.书本的长是4个纸条多一点,多出来的一点不能再用这个纸条量了,该怎么办呢?

生:对折。

对折后纸条的长度怎样表示?

生:1/2

现在可以量了吗?

为什么?

怎么办?

生:再对折,长度是1/4。

师:怎样表示呢?

生:4+1/4

小结:度量时,无法用整数表示结果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度量的结果。

反思:此过程中,对于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的感悟,好像差了一点儿。

3.依托分数墙,感悟分数单位的意义。

依托分数墙,学生创造出了三分之几,四分之几等分数。在说出了2个1/5是五分之二后,追问:只有这一个2/5吗?

学生马上找到了其他的几个2/5,此时再追问,它们为什么都是2/5呢?引导学生发现因为它们都是有2个1/5。顺势再问,那3个1/5是?4个1/5呢?

在这几个分数中,你认为哪个分数最重要?

接住于这样的问题,促进学生去思考,发现2/5等分数都是在1/5的基础上数出来的,也就是说1/5是构成这几个分数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就是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这样的处理,学生接受和理解得比较顺利,同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式的追问,也使引导学生从度量的角度开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