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144):昨天我到医药职业学校与老师分享职业倦怠感(
昨天,我受广州心理咨询师协会委托,到广州医药职业学校与老师们分享教师职业倦怠感。
广州医药职业学校 圆桌分享会 圆桌分享会习主席说过:“一个人一生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一棵树,一片云推动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说受教育者能接受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教师这份职业也是最容易滋生倦怠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写辞职信的一位女老师。
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女老师顾少强凭借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火爆网络,她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辞职信相信大家肯定记得,当时被网友热议为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其实女老师在红了之后的头2年,她还经常出现在大家视野中,有时候也会上一些电视台,当然更多的商家在见她红了之后,都希望找她合作代言,但都被拒绝了。
后来顾少强为了不被打扰,和男朋友结婚。最后也做了生意,开起了客栈,虽然几年过去了,但是生意一直都还不错。
如今的女老师也成为孩子的母亲,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还是挺幸福的。
到最后女老师也特意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这封辞职信,在书中也说了自己因为这封辞职信火了之后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其实世界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只是少了顾少强的勇气,我们顾及太多,所以只能按部就班的朝九晚五的生活着,当然我们节假日的时候,也可以去游历一下梦想要去的山山水水。
人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每个女生本来都是公主,可以活出公主的模样。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倦怠的案例》,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以后,“倦怠”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的词汇。
“倦怠”(burnout,有时翻译成“枯竭”)原指耗竭、燃尽的意思,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 Berger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的要求,需要持续的情感付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20世纪90年代,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从服务行业逐渐扩展到教育业、技术业和培训业(如教师、电脑工程师、军人、管理人员等),并迅速从美国向欧洲乃至亚洲国家辐射。
职业倦怠被看作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身心俱疲、厌弃工作的状态,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受,因而也称之为心理枯竭。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
(1069)